从即日起,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E2-1)以及科技图书借阅区(E3-1)的所有外文图书将搬迁至主书库,由原来的开架借阅改为闭架借阅,借阅方式同“闭架借书处”,读者可在网上提交在架预约申请,也可在一层闭架借书处(K101)交条借阅,具体如下:
搬迁过程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6年12月21日
从即日起,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E2-1)以及科技图书借阅区(E3-1)的所有外文图书将搬迁至主书库,由原来的开架借阅改为闭架借阅,借阅方式同“闭架借书处”,读者可在网上提交在架预约申请,也可在一层闭架借书处(K101)交条借阅,具体如下:
搬迁过程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6年12月21日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s Third Search Talent Contest - Final and Lottery Results of "Open Data"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open data resources, improve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searching and using open data, stimulate innovation and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the library takes "Open Data" as the new theme and held the third search Talent Contest ("open data") between Nov. 7 and Dec. 16.
The search talent contest consists of three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pre-contest training, network preliminaries contest and the final contest. Before the contest, the library prepared and conducted two training courses to introduce the latest trends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the fields of open data,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haring. The first round of contest draw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tention greatly and more than 300 people including graduate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and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the preliminary contest through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evaluation platform.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6, eighteen students standing out from the preliminary contest participate the final contest. Thes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teams randomly and a wonderful PK was presented among them. The contest invited Ren Liying who is an associate researcher in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 Center, Xu Jianhua who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Huang Zhou who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as the experts and examiners to set three question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open social science data, op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ta, open geographic data respectively. Each of the six teams presented excellent quality in analyzing question, locating data sources,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presenting and demonstrating academic ideas as well as good teamwork. After fierce competition, the team consist of Mao Lu, Meng Xiangxi, Li Yi won the first prize. Experts also given their review and comments on the contest.
The winners are following:
First Prize:
Group 4:
MAO Lu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eng Xiangx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Li Yi (School of the Arts)
Second prize:
Group 1:
Chen Zhengchao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otor (School of Physics)
Liu Shira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Group 6:
Liu Yi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Wang Fengbi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arquis (School of Physics)
Third Prize:
Group 2:
Huang Huayang (School of Physics)
Sun Weihan (Department of History)
Hou Juntao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Group 3:
Wang Muzhi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Ma Rui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Hu Ya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Group 5:
SHAO Chen-Di (School of Physics)
Li Chenya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Zhang Yuan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 eighteen participates drawn a lottery on 100 memorial award of the Search Talent Contest (see appendix). The list of winners was published on the library home page and BBS. Meanwhile notify in the form of telephone messages was sent to students. Please take your campus card and go and get the memorial award at the reference desk in the sunshine hall of library after you seeing the list or notice. The due date is January 13, 2017.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Dec. 20, 2016
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三届搜索达人大赛 ——“开放数据”篇决赛与抽奖结果
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开放数据资源,提高搜索和利用开放数据的实践技能,激发创新创意,促进跨学科合作,图书馆以“开放数据”为全新主题,于11月7日至12月16日举办了第三届搜索达人大赛-“开放数据”篇。
本次搜索达人大赛由赛前培训、初赛网络答题、现场决赛三个环节组成。赛前,图书馆精心准备和举办了两场培训,介绍开放数据、研究数据管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等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和实践技能。初赛一开题便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教师在内的300余人次通过图书馆信息素养能力评测平台参加了初赛答题。12月16日下午,从初赛中晋级的18名选手参加了决赛,抽签组队后,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了精彩的现场PK。大赛邀请社科调查中心任莉颖副研究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建华副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舟副教授担任决赛出题和现场评审。三道决赛备选题目分别考察社会科学开放数据、环境污染综合性开放数据、地理信息开放数据领域的搜索和分析实践技能。六个小组在决赛中均展现了分析问题、定位数据来源、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出和论证学术观点等方面的优秀素养,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经过激烈的角逐,毛璐、孟祥溪、李燡三位同学组成的搜索达人团队最终胜出,获得大赛一等奖。专家对决赛进行了现场评审,并在颁奖后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决赛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
第4组 毛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孟祥溪(工学院) 李燡(艺术学院) |
二等奖: |
第1组: 陈正超(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马达(物理学院) 刘世然(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第6组: 刘熠(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王冯彬(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侯爵(物理学院) |
三等奖: |
第2组: 黄华洋(物理学院) 孙唯瀚(历史学系) 侯俊涛(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第3组: 王牧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马睿(医学部教学办) 胡燕(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第5组: 邵陈荻(物理学院) 李晨阳(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张远(人口研究所) |
此外,在决赛现场还由18位决赛选手当场抽取了100名本次搜索达人大赛的参与纪念奖获得者(名单见附录)。除了在图书馆首页和BBS上公布获奖名单外,图书馆将通过短信形式通知留有电话号码的获奖同学和老师,请大家在看到名单或接到通知后于2017年1月13日前到图书馆阳光大厅总咨询台领取参与纪念奖奖品(请在工作日8:00-22:00领取,并请携带好校园卡)。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6年12月20日
应北京大学图书馆邀请,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黄一农教授将于2016年12月22日(周四)前来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讲座,欢迎北大师生参加。
时间:12月22日(周四) 13:30-15:30
题目:e考据与文史研究的新机遇
内容概要:希望透过几个有趣的案例(如何以避讳更精准地判定古书之年代、诰命如何辨伪、如何透过e考据掌握古诗用典等),与大家一起探究“e考据”可否在大数据 (Big Data) 时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范。
地点: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层会议室
因会议室空间有限(约30人),请提前入场
【讲者简介】黄一农教授曾在美国知名大学担任职业天文学家,却于1987年突然改行任职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至今。2006年他以自学的成果被选为台北“中研院”人文组院士,他也曾获荷兰莱顿大学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教授」、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台北艺术大学关渡讲座教授、北京中国科学院名誉研究员等荣誉。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梦想家。
一、招聘基本要求:
1.2017年应届统招统分毕业生;
2.身心健康,热爱教育管理事业;
3.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硕士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7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
4.符合应聘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招聘有效期2016年12月19日至2016年12月26日16:00(16:00报名系统关闭)。
三、招聘流程:
1.登录北京大学招聘系统,填报个人信息,填写完整后提交;
2.通过招聘单位初选的应聘者参加学校统一笔试;
3.学校统一面试;
4.面试通过人员,由招聘单位进行考察;
5.体检;
6.学校审批;
7.公示拟聘用人员。
四、北京大学人事部招聘系统使用说明 :
1.注册自己的帐号(注意:注册时所填信息必须为真实信息,注册后不可修改);
2.登陆招聘系统填写各项基本信息、上传自己的照片;确认信息完整后,点击提交。应聘信息提交之后不能进行修改操作。
五、其他说明:本次招聘只接受网上报名。
详情请点击:2017年度北京大学图书资料岗位(应届生)招聘公告
为支持海洋院系建设,促进海洋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建了海洋学术信息门户。门户整合了各类海洋学术资源、学科资讯、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报告以及自有学术成果,将全面提升海洋学术研究展现力及增强海洋学科的凝聚力。
海洋学科是综合交叉学科,与生物、环境、物理、化学、大气等理工类学科形成海洋理工学科群,与经济、法律、历史、社会等学科融合形成海洋人文学科群,与之相应,文献资源也更为丰富多样。海洋学术信息门户的建设目的是为方便海洋学的研究人员一站式地了解和获取学术信息和学术前沿动态,同时门户中提供了新书推荐、发展报告、学术成果统计等学科服务,希望能够为北京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提供助力。海洋学术信息门户已于2016年11月正式上线服务。
该门户是图书馆支持学科发展,开展精细化、知识化学科服务的新探索,也是开展为各个学科服务的一个模板,2017年图书馆还将和各院系合作陆续推出经济与管理、教育、考古、数学和信息管理学术信息门户,欢迎大家关注。
海洋学术信息门户访问网址:http://113.204.229.26:8094/index.html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has recently built an academic information portal based on OCEANOGRAPHY to support thei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ortal integrating various academic resources of oceanography, including the latest informati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reports as well as our own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Peking University, is bound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demonstration and cohesive affinity of marine research.
Oceanography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groups involving biology, environment science, physics, chemistr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groups involving economy, law,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 thus forming a diversified literature resources. The portal is to provide researchers a one-stop retrieving academic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frontiers, and subject services like new book recommendation, development report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Oceanography Academic Information Portal has officially launched since November 2016.
As an explor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to support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o carry out the fine, better educated subject services, the Oceanography Academic Information Portal also serves as a template for every other disciplines. In 2017 the Library is continuing to cooperate with several departments to launch their specific academic information portal includi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archaeology,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welcome all your attention.
You can access the Oceanography Academic Information Portal here: http://113.204.229.26:8094/index.html
喜报传来
——我校法学院汪书璇同学在“品书知日本”2016征文大奖赛勇拔头筹
首次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日本科学协会共同主办的“品书知日本”2016征文大赛终于在11月迎来了揭晓比赛结果的激动时刻。我校法学院法学专业汪书璇同学的作品《为“我”而生活》在全国61所高校近1600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按照大赛的奖项安排,汪书璇同学将受到主办单位日本科学协会的邀请,于2017年2月赴日本访问交流。
同时,图书馆为了对同学们的踊跃参加征文活动表示鼓励,在本校初评阶段也评出一等奖2名和二等奖25名。获奖同学名单如下:
一等奖
汪书璇 法学院 《为“我”而生活》
张逸凌 城市与环境学院 《我与他的完美爱情》
二等奖
白辉洪 边明江 陈博川 戴汭 邓哲承 洪欣怡 李睿毅 李雪妍 李苑彤 刘美惠 刘硕 刘小雨 刘益瀚 吕立 马思宇 田梦雪 田阳 熊冰雪 徐春蕾 颜志强 易楚舒 殷金琦 占雯燕 张成龙 张浩
图书馆给每位获奖同学准备了一份小礼品,请获奖同学来图书馆领取。
领取地点:图书馆E106室
领取时间:2016年12月30日之前,每个工作日下午13:30-15:30。
自今年7月首次发布征文通知至9月底截止收稿,我们陆续收到了同学们几十篇参赛投稿。从参赛稿件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深厚的文学积累,广博的涉猎见闻,还有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读罢一篇篇佳作,我们都能惊喜地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在这里我们也将投稿中所涉及的书籍及其中北大图书馆有馆藏书籍的索书号一并列出,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欢迎来图书馆借阅。
国家神道与日本人,刘建平,B981/17
去中国的小船,村上春树,I313.45/128n
平面狗,乙一
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马场公彦,D829.313/167 (上),(下)
重订日本外史,赖山阳,K313.36/11
バス停,丸山健二,(短篇小说,未单行出版可参见「丸山健二自選短篇集」)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刘建平,D829.313/136
岐路に立つ日中関係―過去との対話・未来への模索,家近 亮子
日本论,戴季陶,C955.313/42.1
东史郎日记,东史郎,K265.606/12
茶之书,冈仓天心,G131.32/4a
人间失格,太宰治,H369.4/181
国体の本義,文部省
雪国 古都,川端康成,I313.15/3a:9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I313.45/14f3
今昔物语集,I313.73/8 (1)~(3)
斜阳,太宰治,H369.4/171
日本军国主义,井上清,K313.4/7 (1)~(4)
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井上清,D823/15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I313.45/128g2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村上春树,I313.45/128j1
落语与我,桂米朝,J837/4
绿萝之舟,津村记久子,I313.45/396a
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奈良本辰也,G131.3/24
源氏物语,紫式部,I313.43/1.5(上),(下)
日本漫画60年,保罗·格拉维特,J209.313/8
日本政治史——外交与权力,北冈伸一,D731.39/28
アインシュタイン·ショック,金子務,K835.16611/1/J,K835.16611/1(2)/J
道草,夏目漱石,I313.44/3z
德川家康,山冈庄八,I313.42/1.1:1 ~I313.42/1.1:13
日本建築史基礎資料集成 16 書院,太田 博太郎
我们从赛事主办方日本科学协会获悉,明年“品书知日本”征文大赛还将继续举办,请同学们继续关注这一赛事,关注图书馆的通知。希望更多的同学通过这个赛事获得接触、了解日本的机会,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最后附上汪书璇同学的获奖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为“我”而生活
日本文学也许是我这个文学业余爱好者涉猎最多的域外文学。
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这类传统文学到东野圭吾、村上春树这类通俗文学,仔细回想不下百本,为什么如此沉迷呢?静言思之,大概是生活二字。
日本文学是离“我”的生活最亲近的文学。
请原谅我这么主观武断的评判,暂且先听我举个例子,お愿いします!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经历过纷乱残酷的战火,没有翻越过冰雪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没有邂逅过追忆潸然的倾城之恋;“我”生活在城市,没有体会过乡土氏族社会微妙复杂的人际牵绊,“我”的童年没有衣食之忧,最大的苦恼是升学工作的压力;“我”二十上下,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装在套子里的人、庸庸碌碌的公务员、巨大压力下拮据的推销员、十九世纪恨嫁的欧洲贵族妇女、二十世纪二战炮火里无法抚平伤痛的家庭……都是纸上写的、荧屏上演的,虽有动容处、向往处,总归没有发自内心深切的共鸣。似乎少年、校园、城市、循规蹈矩地工作学习、不浓不烈的情感,在其他地域的文学里,都是相对肤浅,或者说不那么深刻的文学题材。
但是,我偶然地与一本小说相遇,并感动了。
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日本女职员收入微薄,但想要攒钱环游世界,于是着手省钱,最终也没有写到她是否实现了环游世界愿望的故事。
“翻修房子要钱,每天吃饭要钱,晚上开灯要钱,夏天开空调要钱,冬天开取暖器也要钱。”原来再小的主题只要写得好都能让人心动,原来“省钱”的题材也是可以写得有些温暖、有些忧伤、有些惆怅、又有些发人深思。
女主角尝试了各种方法省钱,小说里突出描写了她甚至考虑过吃绿萝果腹来省下饭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梦见了绿萝的各种烹调方法,比如:把绿萝的叶子切成细丝,用千岛酱拌成沙拉;把绿萝的根捣碎成泥,作成调味料;还把绿萝的茎做成了大酱汤。味道呢,没有大葱那么浓烈,比菠菜润滑,比卷心菜苦一点儿,水分虽然及不上生菜,但是很充足。吃过了绿萝的长濑非常满足,她笑眯眯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道:——0。”
细腻的细节描写,没有刻意渲染女主角的生活多么平淡无聊,每天努力工作是多么疲惫辛苦,可局外人读到她梦里真的在认真研究怎么吃绿萝,真的为开支为零而欢欣,不是随便想想而已,读者便自然地融入了女主角身处宽旷都市却孤独漂泊的生活,不消过多笔墨。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名字——《绿萝之舟》[1],隐喻像女主角那样的平凡人在城市人海中浮沉,我们都是一片小舟,同时又有像小舟那样的小梦想和希望,却似乎遥遥无期,细细想来也是苦涩和无力。
就像故事的最后,女主角发现绿萝是有毒的,计划落空,依然是淡淡的怅然,没有怨忿,没有对社会时代的控诉。整本书就这样弥漫一种清淡的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无力,哀而不伤,恰到好处。
但不可以说它不深刻。如果在结尾升华主题,开始讨论现代社会匆忙浮华背后的疮口阴翳,我反而会不禁想,原来女主角的存在只是作为工具被用来借“物”言志啊,反倒缺了深深的共鸣。而像这样一直温吞吞地细细摹画女主角生活,我会觉得她就生活在我的周围,也许会在某个地铁站擦肩而过。我也会想起自己在实习的时候觉得市中心的午饭太贵,每周抽一天带水果面包之类的食物,被上级指出做的工作不到位也会诚惶诚恐,不仅是本着人应当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多的是害怕未来不能养活自己的恐慌。
私以为,日本文学不吝啬把镜头给小人物,真的在关怀小人物,不是为了渲染时代而写人物,而是人物本身就很重要。而成功引读者入境地体察人物之后,思考背后的因果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她想起来,二十九岁生日的时候,她也咳嗽了。三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大概也还会咳嗽吧。”也许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那个女主角不修边幅,挠着被蚊子咬过的地方、一边讲电话那满是人间烟火气息的瞬间,并为之心弦一动。
对于社会而言,一碗西红柿鸡蛋汤的咸淡根本不重要;但对于个体而言,细枝末节可能决定好几天的生活色调。像是日本料理的风格,一箸小菜也要精精致致地安放在杯盘中,有西洋画的色彩,也有国画的留白,我不仅爱其对琐碎的珍视,更爱其对生活温和的热情,人生反倒是在平淡中懂得和领会的。
你很重要,日本文学在耳边轻轻地告诉我。
你不仅是作为父母的子女、朋友的知己、公司的成员而重要,更是作为你自己本身而重要,长相一般但家庭幸福的人很重要,努力学习但情路曲折的人也很重要。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谈不上多么自暴自弃也谈不上活得多么起劲的平凡生物啊,有着谈不上多么冷漠也谈不上多么热络的人际交往,有着谈不上多么辉煌也谈不上多么暗淡的未来。但不管怎样,首先 ,你是为自己而生活,你有独立的理想和觉察,会为不小心踩到路人的脚而羞怯,会因被密友冷落而心痛。先珍重自己,才懂得去爱别人。有人说日本人际关系疏离,我却觉得不轻言,反倒是成熟的负责与真诚。
夏目漱石说:“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英雄易写,普通人难述。
幸好还有海棠花未眠陪“我”。
项目名称:北京大学中关园501楼底商装修改造和门窗项目
项目编号:2016-ZGYGZ-01/02
招标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
招标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联系人:董老师
电话:010-62754701
传真:010-62754701
磋商内容:北京大学中关园501楼底商装修改造和门窗项目
在招标过程中符合招投标规定提交投标文件的服务商三家,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聘请的五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现场审核评议。
竞争性磋商结果
成交服务商:北京立鼎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评审方法:综合评分法
图书馆
2016年12月12日
2017年元旦图书馆开馆时间
根据《北京大学2016-2017学年校历》,2017年元旦图书馆开馆时间安排如下:
月 / 日 |
星期 |
阅览室开放时间 |
自习区开放时间 |
备注 |
12月31日 |
六 |
8:00–22:00 |
6:30–22:30 |
按双休日开馆 |
1月1日 |
日 |
闭馆(元旦法定假日) |
||
1月2日 |
一 |
8:00–22:00 |
6:30–22:30 |
按双休日开馆 |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