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在图书馆成功举办
6月14-15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主题为“孵化与实践:需求驱动下的数字人文项目”的第三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暨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数字人文相关领域及交叉学科领域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主持。
在14日上午的开幕式中,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陈建龙代表主办方致辞,并对与会专家学者、各界嘉宾以及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陈建龙表示,数字人文论坛连续三届举办和主题逐步深化,足见数字人文作为新生事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及主办方的诚意和愿望。图书馆的初衷和目标,是努力促进新技术、新方法在人文学科领域的深度应用,切实帮助人文学者和学科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环顾国际视野内学术排名最靠前的大学,都在若干年前做出相关决策部署和建立数字人文中心,并已在人文学科新的发展路径和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上取得成果。最后,他以今年5月习总书记莅临北大,关于学科建设“要下大力气组建学科交叉群”,“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的重要讲话与大家共勉。
图1陈建龙代表主办方致辞
图2聂华主持论坛
论坛开幕后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项目经理王宏甦、台湾法鼓文理学院佛学系兼图书咨询馆馆长洪振洲、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分别做题为“中国历史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自国际研讨会的观点与案例”、“由数字化到数字人文:人文研究需求驱动下的汉文佛典数字资源发展历程”、“数字人文研究的图书馆学方法:文献循证与书目控制”的报告,深入介绍和阐述了开放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理念,需求驱动的项目建设历程,以及数字人文研究的根本问题和方法论。
图3王宏甦作主旨报告
图4洪振洲作主旨报告
图5刘炜作主旨报告
在14日下午及15日上午的分会场报告环节,来自全球的41位报告人分别围绕“国际视野下的比较与反思”,“文献数字化”,“数字人文工具平台”,“数字人文与传统学术”,“台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数字人文与GIS”,“数字人文与SNA”,“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共八个分主题评介需求驱动下的数字人文项目最新实践,并对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数字人文成果开放许可协议进行了比较和反思。从报告中可以看到,主动参与数字人文领域的学科和学者范围进一步扩大,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在数字人文项目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资源数据化建设中人机协同的重要性开始得到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人文领域的成果越来越丰硕。
图6 论坛分会场一瞥
图7 全体与会者合影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项目联合主办,《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图书馆论坛》编辑部协办。论坛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促进了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强了海内外数字人文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数字人文领域的创新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