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馆联合举办“藏书讲谈”活动
2014年10月25日晚,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图书馆考古文博学院分馆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分馆联合承办的“藏书讲谈”活动在考古文博学院多功能厅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不及备载 想象其余——《宋画全集》里的物与识”,考古文博学院杭侃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受邀嘉宾中央美术学院郑岩老师、北京大学历史系邓小南老师、艺术学院李松老师和著名画家刘丹先生,围绕《宋画全集》一书分别从编辑与出版,历史、艺术和考古等学科视角对绘画材料的认识与使用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讲谈。
邓小南老师强调了绘画史料的重要性,指出历史、考古与艺术史是三个关联非常紧密的学科,都很关注绘画史料,为了使研究更加接近宋代的社会现实,如何读懂画作中的艺术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郑岩老师则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敏锐地指出由于宋代具备了其他历史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丰富的文献史料、考古材料和传世资料,可以将其作为由传统艺术史向现代艺术史研究转换的一块“试验田”。杭侃老师引用了宿白先生讲义中的一段话:“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出了北宋汴梁的市井生活图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出了北宋村镇景象。《水碓图》、《盘车图》画出宋代生产、交通工具的图像……”,进一步强调了由于宋代绘画的写实性,其在宋元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刘丹先生从画家的视角,为大家介绍了如何解构和欣赏宋代的绘画。李松老师则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指出绘画图集的收录范围要注重对绘画作品的年代学考订,对画作的文字说明则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图书的编辑和排版上,要力争达到考古报告的标准,一要有画作的全貌;二要有具有研究价值的局部放大图;三要配备线描图,尤其是那些不易观察细节的风景画。
本次讲谈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等高校和机构的近两百名听众。在现场交流环节,讲坛嘉宾还就宋代的界画、研究者的学术立场、宋代画意如何在现代建筑上进行表现等问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藏书讲谈”系列活动,意在以考古文博学院分馆藏书为基础,选择某一专题内具有学术史意义,或具有跨学科探讨价值的图书,邀请相关学者,以自由对话的方式,共同对该书进行探研。“藏书讲谈”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计划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希望在跨学科的交流中发掘藏书的多维价值,促进学术思考的深度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