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14时,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走近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在图书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举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燕园印社社长、《大众书法》杂志常务副主编冯健受邀作了题为“‘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书法何以成就文人画”的讲座。70余位师生和校友报名参加现场讲座。
讲座现场
冯健从文人画与文人墨戏思想的联系出发,介绍“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的概念内涵与作用功能,探讨“书画同源”范式的演变,并从时代转型的角度分析了文人画的发展路径。文人画并非不讲技法,而是超越技法,以技法为基础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使得画家强化了书法用笔、书卷气与金石气,进而增强绘画对创作主体的表现性,让作品增“雅”去“俗”,使得书画相得益彰,从而让文人墨戏思想传承下来。
冯健作讲座
冯健以不同风格的画家如何融合书法元素为例,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家对“以书入画”的诠释和实践。赵孟頫、夏文彦等文人提出画法通于书法;郑板桥提出“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同草隶然”,从意趣上融通书画;徐渭则以书作体势入画,探索在空间处理手法方面实现书画互用;还有陈淳、吴昌硕等画家从不同书体笔法入画,达到了“以书入画”的境界。冯健还站在历史维度上,分析了“书画同源”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其对后世尤其是明清时期艺术实践的影响。他指出,书画同源”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明清画家在该命题上继续探索与发展。例如明代的徐渭和陈淳确立“诗书画”三绝范式,近代以后,海上画派逐步形成了 “诗书画印”四绝范式。1949年后,文人画又经历了从诗书画印“四绝”到“四全”的转变。
在当代文人画的转型方面,冯健分析了当代文人画家的各类创新探索方式,并讨论了当代文人写意绘画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画家们通过强化独特用笔手法、利用满构图形式、强化中国画的色彩观等9种主要途径在文人画的时代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也指出了当代文人画发展的窘境——文人写意绘画式微。他认为,这些挑战源于多方面原因,包括笔墨技巧的欠缺、题材的限制、大写意花鸟画的特点与当下艺术环境的不协调,以及作品尺幅与展览空间的不匹配。
听众提问
讲座结束后,冯健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听众的疑问。至此,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策划主办的“走近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已经圆满举行了4学期共16讲,共有16位来自书法创作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登坛开讲,为师生奉献了16场书法盛宴。据悉,下学期,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将进一步拓展视野,积极服务新版学科目录中“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的设置,在书法之外广泛纳入美术、设计方面的讲座,丰富校园的视觉艺术氛围。
主讲嘉宾简介:
冯健,号竹壶,江苏沛县人。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燕园印社社长,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主任、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大众书法》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文化信息协会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美学与艺术设计分会副会长。在商务印书馆、人民美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个人作品集20部,发表论文18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各种省市级规划设计课题50余项。相关论文及书画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六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第十一届全国书学讨论会、首届怀素草书学术论坛、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荣宝斋画院建院十五周年——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当代百名楹联书法家作品展等权威展览和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