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读书分享 | 第10届“未名读者之星”获奖感言:让读书再次成为一种爱好

“行墨之内,梦已万里。诗书为伴,墨香常在”。以倡导读者爱读书、读好书的校园文化为宗旨,从2012年开始,图书馆每年评选上一年度“未名读者之星”,以鼓励爱阅读的同学们,带动培育积极的校园阅读氛围。第十届未名读者之星评选标准及获奖名单已在图书馆主页揭晓。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图书馆以“行墨心万里,拥书共春深”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读者可线上线下参与的阅读活动。我们特别推出读书分享专栏,以期将读神们的读书感悟、读书思考的浓厚热情、求知治学的严谨态度传递给北大的每一位师生,树立榜样,传播能量。

本期,我们邀请到北大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得2020年度第10届“未名读者之星”称号的林晓萍同学,分享她的获奖感言与阅读故事。

读者之星:林晓萍

林晓萍,广东汕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方向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林晓萍,喜欢的动漫是《日常》、《轻音部少女》、《无头骑士异闻录》和《进击的巨人》等。借此机会给大家推荐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一句话,福泽谕吉的“天不生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人”,虽然是句鸡汤,但还是纪念一下大学时还至少愿意豪饮鸡汤的自己。(漫画版权归xifa)

image.png

四月,当图书馆老师打电话通知我,成为了今年的读者之星时,除了喜悦,我更多的感触是,应该借此机会反思我和读书这个行为之间的关系。另外,为何“出乎意料”地借了这么多书,主要是因为日文论著多在昌平,经常不得不借过来瞅一眼,才能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很久以来,读书本身都可以给我带来愉悦。伟大的作品与新的知识,都会令人振奋。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毫无保留的交给作者,随着作者,在其构筑的知识世界游荡。但是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读书对我来讲成为一种负担,而非爱好。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希望可以和面临同样困境的同学交流一下。

阅读单一化。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到达博士阶段后,学习课业压力陡增。阅读体系,也随着原来的随兴所至,变成了更为系统、专业化的阅读。尤其是进入博士论文选题阶段后,绝大部分的阅读时间都不得不用来阅读专业领域相关的著作,阅读日益单一化;阅读专业化。阅读专业书籍的目的,并不在于“享受”,而是在学习与质疑。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完整、可信的学术综述。或者是通过“对话”前人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博士论文选题。因此,阅读的时候,目的性、功利性更加明显,对书本的态度发生改变。一时阅读后,大声感慨,这书一点用都没有,简直浪费时间。一时阅读后,如丧考妣,悲痛论文选题已被写尽!同时,面对相关研究著作,阅读的介入深度要求增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尽量能思考该作品是在何种学术脉络之下,是在与学界的什么议题进行对话,采纳史料是否充分,搭建文章框架是否合理,在相近议题的研究中大致处于什么水平,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借鉴的地方;身份的转变。以前读书的时候,自己是单纯的读者。就好像是顾客逛百货商场,挑挑拣拣,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批判。对商品也可以凭着爱好、肚子里的几点墨水指指点点,非常大爷。但是到了博士阶段,从读者变成了生产者,甚至的卖货郎,才知道创作难又难,兜售自己的知识更是难上加难。记得有位师兄曾经说过,等到自己写论文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大家都写的挺好的,都挺不容易的。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于我,读书的负担日益沉重,自由读书的乐趣让人怀念。记得一部喜欢的动漫《编舟记》的开头这样说道:“面对浩瀚无垠的语言之海,找不到任何捷径渡海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静静地伫立,那些想传递给对方的思想与话语,就仿若似封存于内心深处,而辞典,便是能跨越这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一开始,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甚至将辞典扩充到书籍,将读书行为理解为帮助我们穿越无垠大海,抵达彼岸的一叶扁舟。而实际是,读书或许不应该成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其自身便应该作为目的存在。如果让读书重新变成一种爱好,那么穿越无垠大海的旅行会更加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