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1911-201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申遗第一人”。他最突出的学术成就,在于北京城的研究,被誉为“北京史巨擘”。
1999年10月,侯先生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颁奖词对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做了很好的总结:“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发展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对首都城市规划、水利建设、旧城改造、古遗址保护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2年起,侯先生多次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各种文献,共计图书3700册,地图300余幅,书信、手稿、字画等近20件。所赠藏书以历史地理方面的专业研究书籍为主。此外,还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文学、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领域。
一.和时空打交道的世纪老人
侯先生原籍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夏,他顺利通过燕京大学入学考试,入读历史系,投师于顾颉刚门下,确立了“学历史给社会看病”的志向。
在燕大读书期间,每逢周末或假期,侯仁之便到圆明园踏荒,逐渐对圆明园流水的来龙去脉感兴趣,并从大量实地考察中,发现了北京城址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之关系,将他的学术视野引向更高境界。
1936年毕业后,侯先生继续在燕大攻读硕士。卢沟桥事变爆发,积极宣传抗日的顾颉刚被迫南下。侯仁之转至历史学家洪业门下。洪业敏锐地觉察到侯仁之的学术兴趣从历史转向地理,建议他“到外国去专攻地理学”。1946年,在恩师洪业的推荐下,侯先生终于得以进入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师从历史地理名家达比(H.C.Darby)教授,专攻历史地理学。
1948年,侯仁之于利物浦大学宿舍前留影
1949年,侯仁之获得博士学位,从英国辗转回到祖国。1952年院系调整,侯仁之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同时成为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第一任主任、地理系主任。他在北大正式开设“历史地理学”课程,创建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个学派。
1980年侯仁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1983年,侯仁之教授(右二)在沙坡头治沙站考察
1999年底,侯先生获得美国地理学会“乔治—戴维森勋章”,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六位著名科学家。2013年10月,侯仁之先生逝世,享年102岁。
1999年,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侯仁之“乔治·戴维森勋章”
二.与燕园和图书馆的不解情缘
侯先生对燕园用情至深,他在这里从读书到任教,度过了八十一载春秋。也是在这所园子,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历史地理学硕士和博士。
1962年,侯仁之在家中向学生介绍各地考察的见闻 1978年,侯仁之(左二)在圆明园遗址给学生上课
侯先生说:“我一生最难忘的是燕京大学,其中图书馆更是让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我在燕大、北大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的。”
未名湖畔西南侧石碑上“未名湖”三字正是先生所题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立于此处
2005年,侯先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度过九十五岁寿辰,并道出了寿诞之日来到图书馆的心思:“这里是我最难忘的地方,燕京大学图书馆是我事业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和夫人相识的地方,从此我们相伴一生。”侯先生又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部阅览室,在“燕大图书馆借阅处”的照片前脱口而出,“我们就在这儿认识的,它见证了我们从友谊到爱情。”镜头对准,两位老人素手轻执,相视而笑。
2005年12月6日,侯仁之夫妇于图书馆特藏室
201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以侯仁之伉俪命名的“仁之玮瑛藏书数据库”建立并发布,以文字、照片和视频的形式介绍侯先生的藏书与学术人生。
三.藏书故事与学术旨趣
“勺园”故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洪业先生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购得明代米万锺所绘《勺园修禊图》。1932年,洪业根据《勺园修禊图》及相关文献,写成《勺园图录考》,成为关于北京大学校园历史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也引起了历史系学生侯仁之对地理考证的兴趣。洪业先生去世后,他珍藏的《勺园图录考》,经王锺翰教授转交侯仁之先生作为纪念。
钤有洪业印章的《勺园图录考》 钤有洪业印章的《勺园图录考》题名页
1992年,在多方努力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代米万锺手绘的《勺园修禊图》被精心复制,侯先生写下了“记米万锺《勺园修禊图》”和“复制米万锺《勺园修禊图》略记”。
《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
1941年,侯先生正着手研究历史上北京城的河湖水系。因珍珠港事件,燕京大学被侵华日军查封。他决定暂时到天津岳父家起草论文《北平金水河考》。结果到天津才一周即被日本宪兵逮捕。第二年取保开释。侯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撰写《北平金水河考》,其间偶见民国三十年六月刊行的《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便购得两本,其中一本送恩师洪业。
1943年4月18日,侯仁之完成专题论文《北平金水河考》,抄写了一份,托琉璃厂旧书店友人郭纪森先生呈送洪业。洪业作批改后,提笔回信,称《北平金水河考》“得见创获累累,胸中为之一快”。侯先生很受鼓舞,修改后遵师嘱缓期发表。抗战胜利,该文刊登在燕京大学复校后第一期《燕京学报》。
而侯仁之当年赠送恩师的这本《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日后又回到了侯先生手中。
《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书影 洪业先生在《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扉页上的题记
侯仁之先生在《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说》扉页上的题记
与The Nile (《尼罗河》)的半世书缘
在大半个世纪里,瑞士籍传记作家 Emil Ludwig所著The Nile(《尼罗河》)一书,与侯先生几次“捉迷藏”,得失往复的故事耐人寻味。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侯先生曾在国外杂志的书评中见到关于The Nile的评论,很想找来这本传记细细研读。因为他有一个心愿——为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做传记,写下母亲河的历史。
最初,大约1941年,侯先生在临湖轩司徒雷登个人藏书中发现此书,并借阅。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将此书赠送侯先生作为纪念。
1952年,此书由侯仁之先生被迫上交后,不知去向。
1984年,侯仁之先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有关北京与华盛顿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4月6日清晨,他在大学校园附近的旧书摊偶然发现一本黄色精装本The Nile,思绪万千,当日午夜时分便写下长长的题记。其中除叙述为黄河做传的志向与努力,阅读The Nile的经历外,又记发现此书的感慨:“今晨过访旧书肆于康奈尔大学校园之侧,蓦见此册,如睹故人,急携以归。晚间灯下,细加摩挲,爱不忍释。往年遐想,又复萦迴脑际。”侯先生将这篇题记精心粘贴在该书扉页上,连同其他一批书籍邮寄回国。孰料途中竟然遗失,饮恨良久,每与友好言及此事,无不为之惋惜。1991年,侯先生赴美,到位于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镇达慕思学院(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ew Hampshire)讲学。再度偶遇The Nile一书,他在该书扉页上留下题记,叙述了与这本书几番聚散过往,并感叹:“此番出游,远去达慕思学院数十里,竟于荒郊野外再获此书。虽非原版,而惊喜之情更胜一筹。归而急作‘达慕思奇遇记’一篇以为之记。”
1991年11月侯仁之先生在The Nile一书扉页上的题记
一年之后,Dartmouth College 再度聘请侯先生赴美讲学,同时也聘请侯先生的夫人张玮瑛为亚洲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一日,全家游览邻镇,张玮瑛先生竟在路旁旧书堆中发现1937年原版 The Nile。侯先生再作题记,回忆阅读和购买此书的经历,撰写《黄河文化》的过程,文末记本次访书奇遇及感想:“今年秋季与瑋瑛再来佛城,并各自携来为《黄河文化》所写文稿,以便继续加工。八月十五日天清气朗,全家出游。瑋瑛於路旁人家之旧书堆中,瞥见黄色精装书一部,正是原版《尼罗河》。攫之在手,乐不可支,转以示余,余亦惊喜,难以言喻。念及此书失而复得,一而再,再而三,其有缘竟如是乎?”
颇为戏剧性的是,2012年,侯先生的女儿侯馥兴女士整理父亲藏书时,那部28年前以为邮寄途中不幸丢失的1937年版The Nile竟然奇迹般再现!完整无损,且侯先生的题记也保存完好。
1984年4月6日侯仁之先生贴在The Nile一书扉页上的题记
四.珍贵捐赠与师者风范
侯仁之先生的学术人生与北大图书馆紧密相关。“发于斯,留于斯”,晚年他将毕生著作及藏书精华都赠与北大图书馆。长女侯馥兴女士遵照嘱咐,多次挑选整理父母的藏书,交由北大图书馆珍藏。这些文献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内容丰富的题跋钤印。
侯仁之生前保持着一个有趣的习惯:以图书作为所经历事件的纪念,在扉页写下题记。
1944年,他购得《亭林诗文集》,便在扉页留下题记,顺手记录当时市场上玉米面的价格:甲申上元后三日,病初愈,访鼓楼东文运堂,以四元购此,时玉米面每斤四元二角。仁之自记 天津。
1947年6月18日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学院所购Elements of Geography一书的扉页上写道:仁之,一九四七年六月十八日,英国利大地理学院。日本军事法庭宣判五周年纪念日。下午离日本陆军监狱,夜半返津寓。时馥儿方四月也。以此纪念自己从日本陆军监狱获释五周年。
1984年7月侯先生在利物浦大学接受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当天购得的Geography and Marxism一书扉页上留下题记:仁之,1984年7月7日。在利物浦大学接受荣誉科学博士和出席传统晚宴后,又前来剑桥大学谒见老师德贝教授并拜访李约瑟博士,下榻“蓝豹”,首往“海佛”购得此书,以为纪念。
Geography and Marxism书影 侯仁之先生在Geography and Marxism一书
扉页上的题记
不少赠书上都留有侯先生的藏书章。
Peking: A Social Survey书影及侯仁之先生藏书章 侯仁之先生在Peking: A Social Survey一书
扉页上的题记及侯先生藏书章
很多书上有学者名人的赠书题记,字里行间,见证了赠书人与侯先生夫妇的珍贵友情。
Above Washington扉页上的赠书题记 钤有“仁之藏书”印章的Above Washington题名页
他与梁思成私交甚好,两人对于北京古城的保护理念基本一致,多有书赠往来。
梁思成先生题赠给侯先生的著作《建筑史论文集》
精深的历史地理学收藏。
侯先生赠书中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用书,包括中外历史地理学理论著作,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地方文献,研究资料等。
1981年,侯先生在多伦多大学访学期间,购得They Built a City一书,并在扉页上留下题记,最后一句提到:“关于北京城的建造,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本书么?——特别是想到青少年的需要。”
They Built a City书影 侯仁之先生在They Built a City一书扉页上的题记
2000年,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出版,或许是受到十九年前这段读书经历启发。
《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书影
1981年4月,侯仁之先生喜得Design of Cities,并在扉页记下购买此书缘由及经过。有趣的是,1984年4月,本书作者Edmund N. Bacon亲自将一册Design of Cities赠与侯仁之,并在扉页题记:To Professor Hou Ren-zhi M. A. ph. D, who is helping to preserve the great tradition of the past as he moves forward to new progress.
侯仁之先生在Design of Cities一书扉页上的题记 Design of Cities作者Edmund N. Bacon赠书题记
及作者与侯仁之先生合影
侯仁之先生与Edmund N. Bacon合影
侯仁之是较早着手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的学者之一,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国地理学史专著《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建立了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范式。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书影
一定数量的珍贵地图册。
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侯先生十分看重“左图右史”的学术传统,也强调历史研究与空间要紧密结合。捐赠中不乏珍贵的地图册,如:乾隆十五年清京城全图;日本依田雄甫编大清帝国分省精图等。
他特别重视历史地图的编纂,主编了《北京历史地图集》,以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反映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特点、城市起源与变化的全过程。
《北京历史地图集》书影
中外文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建设、自然、园林和考古及其他类期刊
侯先生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捐赠中仅中文刊便多达百余种,1600余册,包括《寻根》(2000-2005);《自然之友》(2000-2006年第1期);《世界知识》(1981-1997共77册);《地理学报》(1952-1997共106册);台湾出版的《大地》(1981-2005共49册)等。
其他人文社科及科学类书籍、会议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
包括《资治通鉴》《汉书·艺文志》《扬州营志》等线装书,以及《中国丛书综录》《文献通考》等现代版重要参考工具书。
回首一代泰斗的百年人生,他在燕园、在图书馆汲取营养,又将丰博厚重的藏书留在这里,滋养后辈学子。侯仁之先生晚年在自己的文集《晚晴集》里,向北京城动人告白:“知之愈深,爱之愈坚”。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对侯老的深情仰望呢?
附:侯仁之先生部分重要个人专著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主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
《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1年新版。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2年再版。
《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一集,1995年第二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987年。
《侯仁之燕园问学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侯仁之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燕园史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