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获赠奥斯本教授碑铭学与古典考古学文献
发布时间:2025-03-26

202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派专门团队拜访并接收了乐卓博大学迈克尔·奥斯本教授慷慨捐赠的珍贵文献。此次捐赠活动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历史学系以及墨尔本校友会的协助下得以顺利开展。

本次受赠文献涵盖了西方古典学、历史学及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共计29种、693册,语种丰富,包括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及拉丁语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中心的专家们对这批图书给予了极高的文献与学术评价。其中如《大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的西方古典学领域权威经典的专业辞书,由多名学者共同编写,凝聚了几代德国古典学者之力,是德国古典学术的结晶;考古学刊考古学报等则是考古学领域关于希腊(尤其是雅典)遗址发掘的重要期刊,记录了从希腊首次考古发掘至今的每一年度的重要工作。

为更好地揭示此批珍贵赠书,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策划本文,旨在以此为契机,向广大师生介绍近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西方古典学领域所接收的重要捐赠以及日益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期为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支持与参考。

迈克尔·约翰·奥斯本(Michael John Osborne)教授 1942 年生于英格兰,于1965 年和 1968 年分别获得牛津大学古典学(Literae Humaniores)学士和硕士学位,1977 年取得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学位。

 

奥斯本教授曾在布里斯托尔大学(1965—1966)、兰开斯特大学担任古典学讲师和高级讲师(1966—1982)。而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担任古典学教授(1983—1989)、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担任副校长(1990—2006)。



迈克尔·奥斯本教授家中书景

 

奥斯本教授是希腊碑铭学和希腊史的专家。透过石刻材料,奥斯本教授研究了雅典授予外国人公民权的相关立法及其发展演进。从1981年至1983年,他所著的四卷《雅典的归化》(Naturalization in Athens)分三期发表在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及艺术院学报(Verhandelingen van de Koninklijke Academie voor Wetenschappen, Letteren en Schone Kunsten van België)上。其汇纂、罗列碑铭材料之严谨翔实,堪为后代学人效法的榜样。 

 

奥斯本教授还参与编纂了《希腊人名辞典》(The Lexicon of Greek Personal Names)第二卷 (1994)、《雅典的外国人》(Foreign Residents of Athens)(1996)、《希腊铭文》(Inscriptiones Graecae)第二、三卷第三版、第一部分的第四节(IG II/III³������ 1, 4)(2015)。这些都已成为我们了解希腊史的宝贵资料。



赠书抵达

 

奥斯本教授生前对于古代中国文明极富兴趣。在他的推动下,刘莉教授开始在拉筹伯大学讲授中国考古学、澳大利亚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也在拉筹伯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下建立起来。奥斯本教授本人也多次来到中国,与陕西、河南等地的文物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交流。

 

在此期间,奥斯本教授积极推动了西方古典学在中国的发展。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了希腊语的学位项目。从2003年起,他担任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以各种方式促进古希腊文明的研究和教学。此次奥斯本教授赠予北京大学的著作、期刊及工具书超过八百册,涉及碑铭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物志、语文学等西方古典学的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中心老师对此批书籍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编目中的赠书

 

铭文是了解古代的一手资料。存世的古希腊铭文甚为丰富。我们企图通过铭文、以及铭文与传世文本的互鉴了解希腊人的历史、法律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学者一般很难前往现场观摩每一篇研究中可能用到的石刻,甚至连拓本和照片有时也难以觅得,因此铭文集是学界研究、学习古希腊铭文的重要资源。奥斯本教授的赠书中就包含一些重要的铭文集。

 

早期的铭文集大多是学者在旅途中独立记录、汇编、发表的结果。迨及19世纪初,在普鲁士科学院(Preuß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的主持下,奥古斯特·伯克(August Böckh,1785—1867)开始了一项宏伟的工程:编纂一部包括所有已发表的铭文材料的集编。这项工程的成果冠以《希腊铭文集》(Corpus Inscriptionum Graecarum, CIG)之名出版(1825—1860),以地理范围划分为若干卷(volumen)。其后,新铭文被发现,旧铭文有新诠释、要重新考订,《希腊铭文集》亟需更新。更新后即改名《希腊铭文》(Inscriptiones Graecae, IG)(1860—)。奥斯本教授的赠书中就包括《希腊铭文集》第二、三卷(也就是《希腊铭文》的第一版的第二、三卷,IG II & IG III)。《希腊铭文》的工程持续至今,卷帙浩繁,早期发表的几卷历经多次修订。在引用惯例中,版本序数(editio)要求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卷号右上。奥斯本教授捐赠的26卷《希腊铭文集》之中,就有第三版的第一卷(IG I³)。

 



《希腊铭文》(Inscriptiones Graecae, IG)

 

在《希腊铭文》这一系铭文“全集”的传统之外,还有一系“选集”的传统。编纂者往往按主题或时段拣选重要的铭文进行编订、评注。在此次奥斯本教授的赠书中,威廉·迪滕伯尔格(Wilhelm Dittenberger,1840—1906)所编的《希腊碑铭集成》(Sylloge Inscriptionum Graecarum, SIG)就是如此。《希腊碑铭集成》收录的小亚细亚的希腊铭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希腊铭文》的欠缺。除此以外,奥斯本教授还提供了《马其顿希腊和拉丁铭文集成》(Sylloge Inscriptionum Graecarum et Latinarum Macedoniae,1896)、《雅典市场的法令碑铭》(The Athenian Agora: Inscriptions. The Decrees,1997)等几种选集。

 

以上两种铭文集的更新频率大都不及“补编”类的铭文集。在奥斯本教授的赠书中,就有荷兰学者洪迪乌斯(Jacobus Johannes Ewoud Hondius)主编的《希腊碑铭补编》(Supplementum Epigraphicum Graecum, SEG),每年收录新发现的铭文,记录对已有铭文的新研究)(1923—),是了解碑铭研究新动向的重要途径之一。奥斯本教授共捐赠72册《希腊铭文补编》,不少卷册包含复本,可供北京大学师生在图书馆总馆、外国哲学研究所、西方古典学中心阅览室等处阅览。

铭文兼具文本和实物属性:实物属性往往能够对文本的诠释及其残损的修复加以限制、提供指引。许多铭文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初发表在考古报告之中,对这些铭文的研究,往往不能脱离其考古脉络。在墨尔本大学任教期间,奥斯本教授就促使考古学归入古典学的同一学科系。他坚信:对于古希腊、罗马的物质遗存应当与语言和文学一道研究。奥斯本教授向北京大学捐赠了大量希腊考古期刊。

 

希腊《考古学刊》(Αρχαιολογικ Εφημερίς, ΑΕ)创刊于 1837 年,起初由希腊古物学会总督(General Ephor of Antiquities)、希腊碑铭学家、考古学家皮塔基斯(Kyriakos S. Pittakis)编辑出版,是希腊的国家刊物,包含希腊各地的发掘报告和考古研究成果,是世界上最早的考古学期刊之一。迨及 1861 年,刊物的出版工作被移交给雅典的希腊考古学会(Εν Αθήναις Αρχαιολογική Εταιρεία)。此后,刊物就以《雅典考古学会考古学刊》(Αρχαιολογικ Εφημερίς Εκδιδμενη της Αρχαιολογικής Εταιρεας)之名出版。在 1874 年至 1883 年间,出版曾一度中断。1883 年后作为年刊延续至今,仍颇有学术影响力。奥斯本教授捐赠的178册《考古学刊》,囊括了期刊的第一阶段(1837—1860)的影印版、第二阶段(1861—1883)和第三阶段(1883—1923)。

 



希腊《考古学报》

 

希腊《考古学报》(Αρχαιολογικν Δελτον, ΑΔ,其前身为 Δελτον Αρχαιολογικν,始于1885 年)创刊于 191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中断,直至 1960 年恢复。该期刊发布希腊各地各个时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亦涉及文物保护、博物馆等主题。奥斯本教授捐赠的 87 册《考古学报》最早一卷为 1919 年的第 5 期。与《考古学刊》一道,是我们了解、学习、研究希腊早期考古发现,理解古典考古学术史的重要材料。

 

美国雅典古典学院(The American School of Classical Studies at Athens)的机构刊物《美国古典学院院刊》(Hesperia)是季刊。《美国古典学院院刊》创刊于 1932 年,持续发表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覆盖考古学、艺术史、碑铭学、历史学和文学等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学术期刊。奥斯本教授 1979 年发表在《纸草学和碑铭学刊》(Zeitschrift fü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上的论文《卡利亚斯、费德罗斯和公元前 287 年的雅典叛乱》(Kallias, Phaidros and the Revolt of Athens in 287 B.C.)着重处理的卡利亚斯铭文,就是 1971 年在雅典市场上发掘得到,最初发表在 1978 年的《美国古典学院院刊》增刊上的。这期增刊,也出现在这次奥斯本教授捐赠的 187 册《美国古典学院院刊》之中。

 



《美国古典学院院刊》(Hesperia)

此外,奥斯本教授还捐赠了两套《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时至今日仍是最全面的古典学百科全书之一。它由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保利(August Friedrich Pauly)创始于 1837 年,名为《按字母排序的古典学实用百科》(Real-Encyclopä������die der classischen Alterthumswissenschaft in alphabetischer Ordnung)。该百科全书由保利本人主编,17 名作者合作编写。保利本人于1845 年去世,但这项伟业延续下来。百科全书至 1852 年共出版六卷。



未切页的西文古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百科全书历经持续的更新和扩展。1890年,维索瓦(Georg Otto August Wissowa)开始新版本的编写。1890 年,维索瓦(Georg Otto August Wissowa)开始新版本的编写。这项工程起初预期仅需十年,实际上却直至 1972 年才在五任主编的共同努力下趋近完成,增补卷至 1978 年出版完毕,目录则等到 1980 年才完成。工程最终出版的《保利古典学实用百科》(Paulys Realencyclopä������die der c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被称作“保利-维索瓦”版本(Pauly-Wissowa, PW),总计 68 卷和 15 个补充卷,由超过 1100 名学者合作编写,词条涵盖了古典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奥斯本教授此次向北大捐赠了一套“保利-维索瓦”版本的《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使我们得以一览这部凝聚着几代德国古典学者之力,堪称德国古典学术的结晶的作品。

 



《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

 

另一套捐赠的《保利古典百科全书》是《新保利》(Der Neue Pauly)版本,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推出的中型本,共计 18 卷。从 2004 年到 2012 年,又有七卷增补陆续出版。作为最新的版本,《新保利》使得我们得以追踪当下学术动向,及时更新学术认识。

 

奥斯本教授从事的碑铭学研究,时至今日,仍是古典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正如伍德黑德(A. G. Woodhead)所言:

 

“偶然性和考古学家的手铲已经提供了、并将持续提供迄今为止未知的新材料来研究古代。在这些新发现的启示下,过去的认识必须不断地被重新研究和评估。碑铭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过去的一百年左右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即使如此,现有的材料(更不用说未来的发现和发掘可能带来的材料)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世界方面,仍然展现出不竭的潜力。”

 

奥斯本教授的赠书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的碑铭学和古典考古学文献,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会在未来激励着北大师生持续探索碑铭学的玄奥。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还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奥斯本教授赠书未能在此一一介绍。我们感激奥斯本教授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以及中西学术交流作出的卓著贡献。我们当把这批珍贵的精神遗产保存好、利用好,传承、弘扬奥斯本教授高尚的学术精神,使之惠及后学,绵延流长。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文字:张荪豪

审校林丽娟、吴靖远

编辑:季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