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职能,202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文脉相承,经典同行”为主题的阅读文化节,通过讲座、书展、文化展、文化艺术体验、阅读报告发布等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让不同学科的同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品读中国文学经典,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同时倡导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推进书香燕园建设。
连亘千年,卷轶浩繁
经典流传唱响炎黄文明
今时重演,寻脉问道
源头活水滋养华夏魂灵
文心载道,圣明作述
先辈风骨,溢于言辞
古来世情,见于章句
屈子赋辞,陶令颂菊
花草吟咏傲骨不折
三国演义,红楼一梦
长篇恢弘隐义精微
山海经描摹风物神奇
太史公笔下群星璀璨
李太白豪情贯长虹
苏东坡壮志凌云霄
花间词集婉转动人
临川四梦市井气息
更有十年饮冰
热血难凉
欲破天下局
泱泱中华,郁郁乎文
道脉相承,于斯为盛
让我们跟随名师脚步
走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 | 第二讲
【题目】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吗?
【时间】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15:00-17:00
【地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
*从图书馆东北门进入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一教对面)
【主讲人】常森教授
【讲座简介】
把屈原视为楚文化的“代表”是对屈原的最大误解。实际上,第一,屈原是原始神话-巫术传统的超越者;第二,屈原扬弃的不仅仅是楚国的传统。屈原一方面否定了作为原始文化尤其是楚文化核心的神话-巫术信仰,剔除了其中对神的“相信的活动”,一方面又将其中的神鬼异物熔铸成了艺术表达的“有意味的形式”。依据“在楚言楚”的观念来诠释屈原遮蔽了他与中原文化(尤其是周文化、儒家学术等)的深刻联系,出土简帛古书可以帮助我们揭破历史的真相。
【报名方式】
参与线下讲座需先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将会推送报名成功通知信息。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以线上报名为主,现场开放少量空位。若报名不成功,也可直接在讲座现场签到报名,先到先得。
本讲座的互动提问环节中,现场听众将有机会获赠老师推荐的图书《楚辞补注》,敬请期待!
【活动主办方】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讲人简介】
常森,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人文特聘教授、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韩)东国大学东亚海洋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楚辞学、诗经学、诸子学、简帛文献与先秦学术思想史、文学历史与文学史书写。已出版论著有《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简帛〈诗论〉〈五行〉疏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
【推荐书目】
《梁启超国学论著二种》梁启超 著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收录梁启国学论著二种:《清代学术概论》《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精选了中国最经典的几种经书和子书,提示了内容的大旨,表达了梁启超的读书心得以及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和侧重所在。
(摘自网络)
《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常森 著
索书号:I207.22/1419
北大中心馆
闭架借书处
西区301中文文学
库本阅览室
《屈原及其诗歌研究》由常森所著,是“文学史研究丛书”的其中一本。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非凡贡献是极其突出的。首先,屈原是个把艺术力量与人格力量全面而充分地融合起来的诗人,这一特点几乎体现在他的每一部诗篇之中。可以说,屈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他那反复表述的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政治主张也是一种进步思想。
(摘自网络)
《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常森 著
索书号:I207.22/1419a
北大中心馆
闭架借书处
西区301中文文学
库本阅览室
此书继《屈原及其诗歌研究》之后,以新的论域,进一步重新书写了屈原在中国历史及中国思想、文化、文学各专门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本书着意于揭示屈辞之现实触媒,澄清学术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力图从根本上彰显真实而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屈原,并以出土和传世文献,给出富有实证性的诠解。借助个案研究,揭明屈子精神和艺术的特质,论析《远游》在思想、文化、文学史视野中的独特性,破解它所勾连的一系列重要史实。
(摘自网络)
《楚辞补注》(宋)洪兴祖 撰 白化文等 点校
索书号:I222.3/35.3
北大中心馆
西区301中文文学
库本阅览室
《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作的补注,是现存《楚辞》注本中最古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补注不仅对旧注多所驳正,而且广征博引,保存了汉及六朝隋唐和宋人的部分遗说。书中还辑有《楚辞释文》佚文77条。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