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岁月翻涌
凝落笔尖几点墨迹
青史回环,怎解其谜
考证欲其繁,撰述欲其简
史家增删,苦将心力成孤诣
无韵离骚,一字褒贬
战国纵横,后事之师
惜两汉英雄血尽
怅魏晋清谈玄思
伽蓝兴衰,喻之更替
鉴于往事,资于来者
高僧证道,盛唐西行,记异域风情
一代天骄,翱翔草原,成蒙古史诗
天下大势,治乱合离
古今成败,尽收眼底
让我们跟随名师的脚步
一起去寻找历史谜题的解答
中国传统史学名著导读 第二讲
时间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15:10-17:10
地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
*从图书馆东北门进入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一教对面)
主讲人
李霖长聘副教授
讲座简介
如何阅读《史记》,取决于读者认为《史记》是一部什么书。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史学经典,《史记》不单是一部“历史书”,它还承载了太史公未尽明言的思想和主张。这是《史记》的难解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
*建议提前阅读《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报名方式
参与线下讲座需先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将会推送报名成功通知信息。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以线上报名为主,现场开放少量空位。若报名不成功,也可直接在讲座现场签到报名,先到先得。
本讲座的互动提问环节中,现场听众将有机会获赠老师推荐的图书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敬请期待!
彩蛋
为更好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当日下午2-4点,图书馆东楼一层“可爱的中国书”书史展厅,开放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欢迎前来体验!详见文末~
活动主办方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主讲人简介
李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致力于借助文献学的方法研治中国经学史。著有《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等。
推荐书目
《史记》司马迁 撰
索书号:
K204.2/31d4(1)-(10)
北大中心馆
库本阅览室(西区109)、历史文献阅览室(中文)(西区223)、通识参阅厅-教参区
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摘自网络)
《史记今注》司马迁 撰 张大可 注
索书号:K204.2/31.2(1)-(4)
北大中心馆
库本阅览室(西区109)、通识参阅厅-教参区
简介:为了普及《史记》,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史记今注(套装全4册)》采用口语简注,尽量简洁,只注基本的内容,不做考辨,歧义只采通达的一说。主要内容为注音解词,释人名、地名、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等。(摘自网络)
《史记的读法》阮芝生 著
索书号:K204.2/252
北大中心馆
库本阅览室(西区109)
简介:
《史记》不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但却是最著名的一部史书。
《史记》的价值——
正史鼻祖,史学之正宗;
散文大宗,无韵之离骚;
一家之言,诸子之风范;
百王大法,经学之血统。
这里所说的“百王大法”,不是指普通自然产生的鉴戒作用或批评意见;而是指司马迁在洞察古今二千年中人事的盛衰、存亡、成败、得失之后,秉持先秦学术的大传统,怀抱个人的深心宏识,在历史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为现在以至未来的政治领导人(或有志于成为政治领导人者)提供一些最高的政治原理与准则(大经大法)。阮芝生先生以其杰出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史著,寻绎《史记》横跨经、史、子、集之精义,揭破司马迁的春秋笔法。(摘自网络)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陈苏镇 著
索书号:D691/92a2
北大中心馆
库本阅览室(西区109)、社会科学阅览厅(东区三层)
简介:所谓“汉道”,即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作者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本书将这些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论述,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摘自网络)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姚大力 著
索书号:K204.2/168
北大中心馆
库本阅览室(西区109)、历史文献阅览室(中文)(西区223)
简介:有关司马迁的历史资料其实很少。要想了解司马迁,最好的办法是用心去阅读他的《报任安书》和《史记》;要想真正享受蕴含在《史记》里的古朴雄伟以及它无法言传的美,只有自己从“耳食之人”变成原始文本的阅读者。(摘自网络)
雕版印刷体验活动
镌椠枣梨 墨彩生香
——雕版印刷体验活动
雕版印刷是中国传统印刷术中的一种,先在一块木板上刻下一页书的内容,将刻好的雕版刷上油墨,覆盖纸页刷印,即可得到成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多种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菁华,为中国古代书籍出版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2006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饾版印刷是根据画稿图案的深浅、阴阳,分别雕刻出小块印版,依次用不同色彩套印,得到色彩斑斓、浓淡不一的图案的印刷形式。体验内容选自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鲁迅和郑振铎于1933年选辑而成的《北平笺谱》,此笺谱收录人物、山水、鸟兽、花果、殿阁、造像等笺纸三百余种,图案生动典雅。
活动地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东楼一层北区“可爱的中国书”书史展展厅
体验时间
本场讲座当天 14:00-16:00
活动内容
由图书馆古籍资源服务中心的馆员老师现场展示并指导体验中国传统雕版印刷和饾版印刷技艺,现场参与者可亲身体验倒墨、沾墨、上墨、刷印和揭纸的全部流程。
印刷成品可免费带走留作纪念,欢迎参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