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系列讲座第三讲--李志生副教授主讲“历史与情感的互塑”

9月26日下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志生为广大师生作了“历史与情感的互塑——从中国古代情感史说起”学术讲座。

图片4.png

讲座现场

李志生首先指出传统史是一部硬梆梆的理性史。她从《虢国夫人游春图》说起,指出图中妇女着袒装或男装,骑着骏马出游,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唐朝文化;通过虢国夫人与唐玄宗、杨国忠关系暧昧不明、并导致后续战乱,说明情感史依附于政治史。李志生提出关注历史之外的日常生活史、物质文化史、性别史、身体史、儿童史……由此引出了讲座的观点:历史创造了情感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反映了历史文化面貌。

图片5.png

李志生作讲座

围绕这一观点,李志生以唐朝盛世为例,从唐朝文化、中国古代的情感认知与唐人情感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她指出唐朝文化开放而包容,表现在恢宏壮观的长安都城,篇章繁多的唐诗、史学、散文等文学作品,兼容并包、风格迥异的宗教和音乐,解放、开放、幸运的妇女风貌,唐人浪漫的爱情更是成为这个时代的名片。唐朝的开放、繁荣创造了多种情感表达方式,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唐朝文化的标签。唐朝情感包容,无约束。儒家理论中情感受严格约束,李志生分析了不同朝代对项羽的评价,说明宋朝对情感的约束严格于汉朝。同时她生动地讲述了唐代帝王的浪漫之爱、情比金坚的男性礼教挑战者、家无媵妾的素风男等爱情历史,指出唐人能最大程度地拥有情感自由并免受情感痛苦。在唐人情感史的阐述中,李志生讲到唐代帝王的浪漫之爱时,认为武则天、杨贵妃等人物是“情感塑造了历史”的典范。而就唐朝普通人的情感史来说,唐朝完成了异域风俗的包容融合与前朝历史的延续。唐朝的开放创造了多种情感表达方式,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唐朝文化的标签。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踊跃发言、提问,李志生细致耐心地解答了有关情感史史料来源与定位、情感史与政治史的关系、情感扩展等方面的问题。此次讲座让听众了解了当情感成为看历史的维度,人们传统认知中硬梆梆的理性史便增添了一丝温度,使莘莘学子对历史有了新的深刻认识。

图片6.png

现场听众提问

图片7.jpg

李志生与部分听众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