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30周年暨顾颉刚先生手稿捐赠展筹备始末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在中国上古史、历史地理和民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影响深远。
2023年3月8日,顾颉刚先生子女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签署协议,将顾颉刚先生的学术手稿、日记、书信、笔记、讲义等珍贵学术资料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
3月13日,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服务中心组织将所有捐赠资料装成37箱顺利运回。
5月8日,恰逢顾颉刚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教育基金会决定共同举办“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30周年暨顾颉刚先生手稿捐赠展”,以纪念顾颉刚先生,同时对顾颉刚先生子女顾潮女士、顾湲女士和顾德堪先生的慷慨捐赠表示衷心感谢。展览由特藏资源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筹备。
从接收手稿,到举办展览,一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从如此大规模的个人学术档案中挑选材料、梳理线索,展现顾颉刚先生宏通淹博的学术脉络和丰富多彩的人生,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特藏中心组织专业馆员,用两周时间完成捐赠手稿文献的粗略整理,并做了重点登记。在初步了解捐赠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展览主题,参考捐赠手稿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编写展览大纲。在与展览公司进行展板设计的同时,又抓紧时间确定和挑选展品,编写展签。五一长假期间,又组织专业馆员进行展板和展签校对,前后修改达六次之多。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下,5月8日上午,开展仪式顺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艺术鉴赏厅举行。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有:顾颉刚先生的亲属张振声先生、顾湲女士、顾德堪先生,北大党委书记郝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秘书长孙庆伟,北大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北大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党委书记何晋,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副秘书长耿姝,图书馆副馆长别立谦与刘素清。仪式由图书馆党委书记郑清文主持。
领导嘉宾合影
开展仪式上,校领导代表孙庆伟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顾先生的手稿是北京大学近年来接收的最重要的捐赠之一,北京大学将在保护好这批手稿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深入整理、揭示和研究,让顾颉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传之久远。图书馆代表陈建龙进行了发言,他主要介绍了顾颉刚先生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贡献,在图书馆学、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并强调,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会与相关院系加强合作,组织专业力量做好这批手稿的整理编目和深入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手稿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顾颉刚先生之女顾湲女士代表亲属致辞,期望这批手稿对相关领域的学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乃至中国未来的发展等研究有所启发。顾湲女士还重点追忆了顾先生对子女的教育。
顾颉刚先生的手稿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特藏之一,为感谢顾颉刚先生亲属的慷慨捐赠,在开展仪式上,郝平向顾颉刚先生亲属颁发了“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陈建龙向顾颉刚先生亲属颁发了捐赠证书。
郝平向顾颉刚先生亲属颁发“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
陈建龙向顾颉刚先生亲属颁发捐赠证书
领导嘉宾为“顾颉刚先生手稿捐赠展”揭幕
张振声、顾湲、顾德堪、郝平、孙庆伟等人共同为“顾颉刚先生手稿捐赠展”揭幕,特藏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邹新明为嘉宾做了细致的展览讲解。
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分“顾颉刚与北京大学”“顾颉刚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从厦门大学到燕京大学”“从《古史辨》到《禹贡》”“顾颉刚与师友”五个主题,选取65件手稿、57张图片进行展出。
展出的部分手稿
顾颉刚先生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邃密深沉的治学功力、通达博雅的治学境界,在此次捐赠的手稿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捐赠手稿中不仅有顾颉刚先生重要的学术手稿、与师友论学书札、北京大学读书时期的听课笔记、坚持数十年的读书笔记、任教时的讲义和考试题目等,也有坚持长达60余年的日记、保存近乎完整的家书、个人通讯录和收支账簿、个人聘书和登记表、中学时期作文,甚至幼年的习字散页等,涉及面十分广泛。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文物价值来讲,这都是北京大学近年来接收的最重要的捐赠之一。
顾颉刚先生的这批手稿,不仅是北京大学的珍贵学术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和思想文化史的宝贵财富。顾颉刚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北京大学一百多年辉煌灿烂的学术史的精彩篇章,相信经过后人的不断努力,他的学术精神将会不断发扬光大、传之久远。
(特藏资源服务中心 覃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