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周刊》数字化工作完成

为进一步保护民国文献,加强对校史和学术史的研究与支持,图书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藏特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特藏资源服务中心与数据服务中心通力合作,完成了北大毕业同学录和燕大年刊等特藏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今年,图书馆将重点推进《北京大学日刊》以及后续《北大周刊》等重要校史资料的数字化工作。

《北京大学日刊》作为中国较早发行的大学校报,不仅刊登了本校行政、教务、图书馆、社团等各方面的重要消息,还收录了校内外重要演讲记录、连载学术性著作及翻译等,内容详实丰富。另外,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高学府历史以及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北京大学日刊》不仅是北京大学一校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学术史的重要参考。1981年,人民出版社将该刊影印出版,极大地便利了学者们对北大校史和民国思想文化史和学术史的研究。但此影印本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尚有文字不够清晰、内容亦有缺漏等多方面的遗憾,因此对于原件的梳理和数字化加工工作有着极大的必要。

image.png9bb5fea69a524bc5acc8dda7b27e3e38.png

《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周刊》数字化效果图

图书馆目前收藏有较为完整的《北京大学日刊》原件,但由于年代久远,使用频繁,也存在着少量破损和缺失的情况。除却其中第1-7号的破损较为严重,已无法阅读与数字化,以及1922年7-10月、1927年4-5月共6个月计82期的《北京大学日刊》暂无原件保存,其他部分基本保存完整。《北京大学日刊》创刊于1917年11月16日,改名为《北京大学周刊》前的最后一期为1932年9月10日第2885号。从连续的期号看,北大日刊在出版发行的15年间内,共出版2885号,但具体核实每一期后,可以发现北大日刊共有3个期号重复,因此,《北京大学日刊》实际共有2888号。此外,在核查北大图书馆现存北大日刊原件时,还发现了尚未收录到影印本中的3份号外、1份启事及1封驳文。

《北京大学周刊》接续《北京大学日刊》发行,1932年9月17日刊出第1号,即日刊二八八六号,于抗战期间停刊,又于1947年5月4日复刊,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周刊》。从1932年至1949年共发行340余期,除少量缺失外,北大馆藏基本保持完整。

《北京大学日刊》体量较大,且馆藏中某些年份的合订本虽有复本,但存在缺期现象,需要对多个复本进行核对,补充缺期,另外还需将82期原件缺失的部分用影印本代替。因此,在送数字加工中心扫描之前,需要做大量细致的整理准备工作。由于文献开本较大,需采用页面朝上的扫描方式,整体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较多的时间,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响,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到2022年春季学期数字化加工工作才基本完成,共计高质量数字化加工10800余页。《北京大学周刊》体量相对较小,但开本与《北京大学日刊》基本一致,完成数字化加工1200余页。此外,为便利日后的保存和使用,数字化图像与纸本原件核对、查漏补缺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北京大学日刊》和《北京大学周刊》数字化加工工作的完成,不仅可以保护原始文献,推动相关研究发展,也为建设全文数据库和影印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