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设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文献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壮大,积累了雄厚的“家底”。馆藏古籍总量约160万册,其中善本约2万余种、20余万册,已有427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8部入选国家《中华再造善本》项目。无论总量还是珍本数量,均列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在全国图书馆中位居第三,仅少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200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馆藏古文献以朝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和刻本2000余种、高丽本200余种;以版本类型划分,有稿本、抄本、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艺风堂藏拓、柳风堂旧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文献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在历史上汇入了诸多支流,各个时期重要的大宗入藏如下。


方功惠“碧琳琅馆”藏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时设藏书楼。藏书楼的首批善本来自巴陵方氏碧琳琅馆的捐赠。碧琳琅馆主人方功惠,生年不详,卒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巴陵人。居粤40余年,购得数批善本。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从日本著名藏书堂“佐伯文库”购得的一批藏书。方功惠生前,藏书已逾10万卷,他去世后不久,其孙方湘宾将藏书运抵北京,适逢庚子之变,方湘宾仓促弃书南归,藏书散失不少。后来方氏藏书大部分售予琉璃厂书肆,剩余部分赠给京师大学堂。方氏书为粤中装订,册前附丹笺副叶,以防虫蠹;书根宋体书写,精美整齐。这批书奠定了大学堂藏书楼所藏善本的基础。



图1 方功惠碧琳琅馆珍稀藏书之一——明刻本《杜律意笺》


马廉“不登大雅之堂”文库

193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购入马廉藏书928种、5368册。马廉,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近现代小说戏曲家、藏书家,曾任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继鲁迅之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马氏藏书以明清两代小说、戏曲的刻本、抄本为主,其中小说372种,戏曲364种,188种为稀见珍本,还有一部分笑话、谜语等其他文学类书籍。由于中国封建时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长期受到轻视,被认为不入流,故马廉将自己的藏书戏称为“不登大雅文库”,将书室戏称为“不登大雅之堂”。其后因收得当时被视为孤本的明万历年间王慎修刻四卷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遂将书斋改名“平妖堂”,自号“平妖堂主人”。马氏书多钤“鄞马廉字隅卿所藏书”“不登大雅之堂” “隅卿藏珍本小说戏曲”和“平妖堂”等印。



图2 马廉不登大雅之堂文库珍稀藏书之一:明刻本《三遂平妖传》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

“木犀轩”为李盛铎的藏书室名。李盛铎(1859 年—1937 年),字羲樵,又字椒微。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居士等。晚号麐嘉居士。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东乡谭家畈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大学生、京都大学堂京办、顺天府府丞、太常侍卿、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山西布政司、陕西巡抚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又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1937 年因病逝世。李盛铎藏书数量之多、版本之精、内容之广,为许多藏家所不及。其后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李氏藏书的绝大部分以40万元售予北平伪政府,之后交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保存。这批书共计9087种、58385册,为北京大学馆藏善本之精华。其中,宋、元刊本近300种,明刊本1400多种(包括刻本及铜、木活字本),钞本1000余种,稿本150余种,还有一些名人手校题跋本。如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周礼疏》、南宋大字本《尚书》、南宋建阳刻本《汉书》、《后汉书》等,在书史和刻版史上均有其特殊地位。李氏藏书还包含较为齐备的科学技术书籍,如宋刻《医说》、宋嘉定间刻《五曹算经》等。另有大量的日本刻本、钞本和部分朝鲜刊本。李氏藏书一部分从其父手中承袭,钤有“李明墀”“李氏玉陔”等印;其中有一定数量为其父在湖南为官时购买的袁芳瑛藏书,多有“古潭州袁卧雪庐收藏”及“袁漱六” “袁芳瑛”等印记;而大部分为李盛铎本人数十年来之搜集,多钤“木斋” “木犀轩藏书” “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 “麐嘉馆印”等藏书印。



图3 李盛铎木樨轩珍稀藏书之一:宋刻本《春秋传》


缪荃孙“艺风堂”拓片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江苏江阴人,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他曾任晚清翰林院编修,参与筹建南京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艺风堂文集》《云自在龛随笔》《艺风堂杂钞》等。

缪荃孙嗜好藏书,将藏书处命名为艺风堂,宦游期间不断购置,藏书达十万余卷,其中不乏善本、珍本乃至孤本。缪氏藏书生前即有出售,去世后多被子孙售卖,大多流入公藏机构。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购得缪荃孙的艺风堂拓片。1952年,艺风堂拓片同柳风堂拓片一起被移交给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张仁蠡“柳风堂”拓片

张仁蠡(1900-1951),字范卿,出生在武昌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私立民国大学任教。历任湖北有奖债券局会办、湖北督军公署秘书。曾在大城、武清、丰润等县任县长十年。1946 年张仁蠡的“柳风堂”拓片被作为伪产由政府拨归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1952年,柳风堂拓片同艺风堂拓片一起被移交给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1952年,国家调整高等院校,燕京大学图书馆的50余万册藏书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中有善本3897种、39158册,含宋、元本近百种,千余册;还有大量的明刻本、清初刻本、明清钞本、稿本以及一定数量的敦煌卷子、名人手札、日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如《攻媿先生文集》一百二十卷,宋楼钥撰,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此为海内孤本,写刻精美,堪称南宋后期浙东刻书之代表作。《奇妙全像注释西厢记》五卷,卷首题词题诗一卷,元王实甫撰,关汉卿续,明弘治十一年京师书坊金台岳家刻本,图文并茂,作为明刊版画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存历史最悠久、最为完整的《西厢记》插图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存七十八回,保存批语两千多条,是国内外《红楼梦》钞本中版本价值高、极为珍贵的本子。



图4 燕京大学图书馆珍稀藏书之一:清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砚秋“玉霜簃”藏书

2005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从北京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以550万元人民币购入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玉霜簃藏曲”。程砚秋(1904 年1 月1日-1958 年3 月9 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北京人,中国京剧男演员,工旦角。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表演之余,雅好书画,醉心藏书,在梨园传本的搜集上致力尤多。这批藏曲共计1563册,含剧目1436种,绝大部分是昆曲剧本,也有极少数京剧、秦腔剧本,其中源于清嘉庆、咸丰时著名昆曲演员陈金雀的戏曲钞本多达千种。从其抄录时间看,可上溯明万历末年,下至民国初年;从其题记看,参与抄录的个人、堂号、班社和书屋等有三十多家。其最大特点是保存相当数量带有工尺谱和身段谱的曲本。如工尺谱有《琵琶记》《千金记》《一捧雪》等总本或小本曲谱,还有大量的零出曲谱;身段谱中如《幽闺记》《荆钗记》《牡丹亭》等详注或简注身段,均是经艺人总结写定的台本。2014年我馆编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共四十四册,已将部分程氏藏曲影印出版,以方便读者使用。



图5 程砚秋玉霜簃珍稀藏书之一:工尺谱《琵琶记》


“大仓文库“

2013年12月12日,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北京大学以1.5亿元人民币采购的“大仓文库”顺利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大仓文库”是来自日本大仓文化财团的古籍善本专藏,其主体为1912年日本企业家大仓喜八郎购入的我国藏书家董康的诵芬室藏书和谭锡庆的正文斋藏书,在大仓集古馆完整保存了一百余年。“大仓文库”的回购,是百年来海外汉籍最大规模的回归。

“大仓文库”的总体特征为数量大、内容丰富、版本种类齐全。其总量共计931种、28143册,其中古籍906种、28020册,包括中国古籍715种、25432册,和刻本190种、2576册,朝鲜本1种、2册。按四库分类法归类,经、史、子、集皆备,含经类94种、史类193种、子类158种、集类412种,又有丛书27种,碑帖22种。以版本形式归类,计有刻本612种、活字本62种、抄稿本116种、铅印石印本等86种、钤印本5种、摹刻拓本3种、碑拓22种,覆盖了各种版本类别。



图6 大仓文库部分珍本



图7 大仓文库珍稀藏书之一:明铜活字印本《戴叔伦集》

除了上述大规模专藏外,各个时期,政府和各界人士向北京大学图书馆都馈赠过一定规模的古文献。如1904年清政府外交部赠京师大学堂《古今图书集成》两部。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也将珍藏赠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如1947年接收郭则沄赠书,1949年接收萧一山等人赠书。1957年胡适先生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大陆的102箱书籍全部捐献,其中部分入藏我馆。1982年至2002年,日本正木正、正木龙树父子连年向我馆捐赠文献,正木龙树先生更是赠款购入明清鱼鳞册、清代民国北京地区文献共计千余种。

近几十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先后接收了包括季羡林、汤一介、傅泾波、陈庆华、俞大维等国内外学者的赠书。如2011年,汤一介先生捐赠古籍3000多册,傅海澜女士捐赠其父傅泾波所藏古籍60种、683册。2018年,北京大学宿白教授家人捐赠其所藏古籍311种、4452册。2021年,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家人捐赠其所藏古籍353种、6458册,其中善本55种、507册。这些名家捐赠都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受赠与对外合作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古文献的捐赠工作。

除古籍善本外,古籍资源中心近五年来采购拓片1200余份,全部及时编目并发布目录与图像。采购品种以碑志与丛帖两类为主,进一步巩固了北大图书馆拓片收藏资料性强的优势。

经过125年的积累,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古文献量大质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北京大学的重要学术文化资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重要的学术资源保障,也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

我们十分感谢百年来政府、藏书家、社会各界对北京大学的重视和信任,将大量珍稀的古文献交付北京大学。我们珍爱经过上百年、数代人积累的雄厚家底,以守护好琳琅满目的宝库为荣。图书馆古籍资源服务中心专门为受赠的古文献开辟书库,划片分区,将名家赠书各自集中,精心保存,力争最大程度地管理好、整理好这些资源,让每一件古文献都遇到它的知音,发挥好古文献在教学科研中的价值,以不辜负这些经历岁月挑选、部部皆有传奇故事的古老册页,以及那些慷慨付出、历经艰辛、接力递藏它们的爱书敬书护书的前哲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