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走近中国书法”第十五讲举行,朱培尔主讲“我们有过怎样的书法传统”

12月21日14时,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走近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第十五场讲座在图书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举行。《中国书法》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朱培尔作了题为“我们有过怎样的书法传统”的讲座,60余位师生和校友报名参加现场讲座。讲座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祝帅主持。

讲座现场

朱培尔以大量高清图像,阐述中国书法的传统、演变、观念、类型与风格,并指出其相应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出,从古至今,每个朝代的书法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例如,唐代的楷书以其工整严谨、庄重端匀著称,而元代书法则倾向于古风尊贴,强调随心所欲地挥毫。

朱培尔作讲座

对于现代书法的学习,朱培尔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学习书法不必局限于先掌握楷书,而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字体,让兴趣成为他们最佳的导师。他还强调,尽管现代书法和艺术界倾向于追求技术层面的完善,但书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其魅力并非仅在于技巧,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向和角度。他通过怀素和张旭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指出书法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表达。例如,怀素喜怒哀乐蕴育在书法之中,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就相当于他当时生活状态的体现。书法家张旭常用头发写字,因而获得“张颠”这一雅称。这一事例清晰地反映了书法的水平是不局限于工具的,需要的是用人的头脑去思考、去领悟。他强调,书法家的个性和创造力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在讲座的最后,朱培尔总结道:“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当下并深入传统,以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发挥出书法最大的意义。”他的话语在现场引起热烈的掌声,显示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听众提问

祝帅在总结中指出,朱培尔是当今书法篆刻界精通理论评论、创作实践、编辑出版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理论来自于自己常年对书法实践和书法活动的观察和体会,无论对我们的创作还是书法研究都有重要的启发。讲座结束后,朱培尔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听众的疑问。

主讲嘉宾简介: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一级美术师、编审。曾任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著有《朱培尔作品集》(山水、书法、篆刻、文集四卷)《格外:朱培尔刻心经》《朱培尔自选手拓印谱》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新闻出版领军人物等称号。


文字:李锦轩| 摄影: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