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侯思孟其人其学
侯思孟(Donald Holzman,1926-2019),法国著名汉学家。1926年4月生于美国芝加哥,德国后裔。1953年以《阮籍及其诗歌》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受教于法国汉学大师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门下,以《嵇康生平与思想》为题,再获巴黎大学汉学博士学位。后在法国从事研究著述。
侯思孟1960-1968年任《汉学书评》(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编辑,1974-1978年任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古典汉学研究组主任。20世纪80年代初,任巴黎高等汉学研究所所属的协作研究组——中国文学与历史研究组主任。1986-1989年任法国高等汉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退休前任职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
侯思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敦煌学。他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嵇康的生平与思想》《诗与政治:阮籍生活与作品》《中国上古和中古早期的山水欣赏:山水诗的产生》三部著作,及以《神弦歌:中国五世纪的通俗宗教诗歌》与《曹植的神仙思想》《民谣与贵族》为代表的论文。他还主编了一系列中国小说目录提要,负责编撰《剑桥中国史》一书中汉魏六朝至隋初的文学史部分。
1976年合影:左起侯思孟、饶宗颐、戴密微、汪德迈
二. 赠书中的珍本收藏
2008年,侯思孟先生将个人藏书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中线装书80余种、500多册保存在古籍中心;洋装本4000余册归于特藏中心,后者主要为汉学方面的中外文书籍,以哲学、文学和历史类居多,尤以文学最多,含有中文、法文、英文和日文四种语言。
从借阅服务可知,侯思孟赠书的利用率较高,以中文和法文图书借阅居多,不仅服务校内用户,还惠及校外学者,可见其赠书的质量、价值和珍稀性。
侯思孟赠书汇集了海外汉学和国内相关研究的重要著作,1900年前出版的外文图书有二十余册。赠书中不仅包含侯思孟个人著作,还收藏有沙畹(Édouard Chavannes)、马伯乐(Henri Maspero)、葛兰言(Marcel Granet)、亚瑟·韦利(Arthur Waley)、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等知名汉学大家的代表著作,且有不少名家签赠本,现对收藏于特藏中心的侯氏赠书略举一隅。
1.故事感极强的汉学珍本
侯思孟赠书中,最珍贵的当属钤有法国汉学大师沙畹藏书印章的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唐诗》),此书1862年出版,为赠书中年代最早的汉学著作。本书作者为法国汉学家德理文(Hervey de Saint-Denys,1822-1892),继儒莲之后任法兰西公学院汉学讲座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译有《诗经》《离骚》等,影响最大的是此书。
此书题名页钤有“沙畹”中文印章、法国亚洲学会印章、“Legs Ed. Chavannes”(沙畹遗赠)章,以及法国亚洲学会1971年剔除章等。据此可推测,此书原为沙畹旧藏,1918年沙氏去世后,赠与亚洲学会,而该会又于1971年将此书剔除,侯思孟可能因此得以收藏。多年后,此书又漂洋过海,随侯思孟的其他赠书珍藏于北大图书馆。此书背后的流转播迁故事,让人感慨系之。
不过,故事到此并未终结。侯思孟赠书收藏于北大后,当时的特藏中心主任张红扬老师曾将此书题名页转发给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的孟华教授,孟教授在2014年12月2日给张红扬老师的回复邮件中写道:
“这张照片对我有特殊意义,因为我近期一直在研究此书的作者——法国汉学家德理文。而德理文恰是沙畹在法兰西公学的‘前辈’(沙畹是在德理文去世后接替了后者在法兰西公学的教职)。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本书不仅揭示了法国汉学的传承,也在受赠的北京大学开辟了新的学术园地。
钤有沙畹藏书印章的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唐诗》)题名页
2.知名汉学家代表著作
沙畹(Emmanuel-è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法国汉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也是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1894年、1897年获得“儒莲奖”。代表作为《史记》(译著),《西突厥史料》等。
沙畹译注Les Mémoires historiques de Se-ma Ts'ien(《史记》)封面
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法国著名汉学家,曾就学于巴黎东方语言学校,研习汉文及东方语言,师承汉学名家沙畹。1926年兼任巴黎大学高等中国研究所教授,1935年当选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院士,1944年当选为该院院长。主要代表作有《古代中国》等。
马伯乐著La Chine antique(《古代中国》)封面
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的学生,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1920年、1926年,荣获“儒莲奖”。代表作为《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文明》等。
葛兰言著Danses et lé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封面
亚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英国汉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汉文、满文、蒙文等多种语言,一生著作很多,其中大部分都与中国文化有关,以对《道德经》的译注而闻名,被誉为“没有到过中国的中国通”。
亚瑟·韦利著The Real Tripitaka and Other Pieces(《真实的三藏及其它》)封面
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法国著名汉学家、敦煌学学者,1915年在伦敦开始学习汉语,后到巴黎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师从沙畹继续学习汉语。1924至1926年在厦门大学教授梵文和文献学。1946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公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讲席教授。代表作为《中国古典诗歌文选》《汉学研究选集》《佛教研究选集》等。
戴密微著Choix d'études sinologiques (1921-1970)(《汉学研究选集》)封面
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芝加哥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亚洲学会会员等。对孔子研究成就显著,代表作有《孔子与中国之道》等。
顾立雅著The Birth of China(《中国的诞生》)封面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923-2014),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最早的中文老师是杨联陞和洪业。1967年荣获“儒莲奖”。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系年有深入研究,代表作有《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克商以后西周诸王之年历》等。
倪德卫著The Life and Thought of Chang Hsüeh-ch’eng (1738-1801)(《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封面
艾朗诺(Ronald C. Egan,1948-),美国汉学家,1971年入哈佛大学研究中国文学,1976年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学位。现为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中国文学与历史,代表作有《欧阳修的文学作品》《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等。
艾朗诺著Word, Image, and Deed in the Life of Su Shi (《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封面
3.侯思孟个人著作
Japanes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 Guide to Japanese Reference and Research Materials(《日本宗教与哲学》),1959. 图书封面有手书“自用”二字,书内附两封侯思孟与法兰西公学院日本学研究学者Bernard Frank有关撰写此书书评的往来通信。
侯思孟著Japanes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日本宗教与哲学》)封面
Japanes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内附书信首末页
Landscape Appreciation in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China: the Birth of Landscape Poetry(《中国上古和中古早期的山水欣赏:山水诗的产生》),1996.
侯思孟著Landscape Appreciation in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China(《中国上古和中古早期的山水欣赏:山水诗的产生》)封面
三. 赠书中的名家签赠
侯思孟赠书不仅主题集中,还收藏有不同类型签赠本,包括学术前辈与同辈、晚生后学等签赠,这正是名人赠书的重要价值之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侯思孟丰富而广阔的学术交游。
1.中国学者签赠本
杨明照签赠《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杨明照(1909—2003),字韬甫,著名文献学家,四川大学终身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以严谨精深享誉学界。其《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程千帆签赠《校雠广义 目录编》
程千帆(1913—2000),著名文史学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等领域均有杰出成就。曾在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校任教。
饶宗颐签赠戴密微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饶宗颐(1917—2018),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画家、敦煌学及文史学家。法国远东学院院士、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暨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
陈贻焮签赠《唐诗论丛》
陈贻焮(1924—2000),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唐诗研究专家。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周勋初签赠《文史探微》
周勋初(1929—2024),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学术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思想史等,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
2.国外学者签赠本
(1)法国学者签赠本
邵可侣签赠《太平天国运动》
Jacques Reclus(邵可侣,1894-1984),法国作家,1928年来华,先后执教于昆明中法大学和北平中法大学。长期从事创作和翻译,著有《太平天国运动》,并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浮生六记》等。
白乐日签赠《中国中世纪社会经济研究》
Etienne Balazs(白乐日,1905—1963 ),法国著名汉学家,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者。1954年获得“儒莲奖”。著有《唐代经济史》《中国中世纪社会经济研究》等。
谢和耐签赠《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Jacques Gernet(谢和耐,1921—2018),法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师从法国知名汉学家戴密微教授。1972年获得“儒莲奖”,1975至1992年在法兰西公学院担任汉学讲席教授,长期主持法国汉学界工作,著述颇丰。
程纪贤签赠《张若虚诗歌之结构分析》
Chi-hsien Cheng(程纪贤,又名程抱一,1929- ),法国诗人、学者。法籍华人,1929年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赴法留学,1971年获得巴黎第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并加入法国籍。1973年起,先后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巴黎第七大学。2002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其主要著作有《张若虚诗歌之结构分析》《中国诗歌语言研究》等。
程艾兰签赠Histoire de la pensée chinoise《中国思想史》
Anne Cheng(程艾兰,1955- ),法国汉学家,法国华裔学者程纪贤先生的女儿。法兰西公学院中国思想史讲席教授。1998年“儒莲奖”得主。1975年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之后致力于汉学研究,曾留学复旦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和当代哲学等。
(2)美国学者签赠本
宾板桥签赠戴何都的 The founding of the T'ang dynasty《唐朝的建立》
Woodbridge Bingham(宾板桥,1901-1986),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擅长中国唐代历史研究,代表作有《唐朝的建立:隋亡唐兴初探》等。
杨联陞签赠白乐日的 Money and credit in China: a short history《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
Yang Lien-sheng(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14年出生于河北,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曾师从陈寅恪先生,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其中国史研究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论评集》等。
傅汉思签赠The flowering plum and the palace lady《梅花与宫闱佳丽》
Hans Hermann Frankel(傅汉思,1916-2003),德裔美国汉学家,张充和之夫,长期担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诗研究、中国文学翻译等,与沈从文交往和互动较多,学术研究也受其影响。
贺凯签赠白乐日的 China: a critical bibliography(《中国:重要参考书目》)
Charles O. Hucker(贺凯,1919—1994),美国中国史学者。1950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接受了顾立雅(Herrlee G. Creel)和柯睿哲(E.A. Kracke)等的汉学训练。曾任密歇根大学远东语言与文学系教授。
David S. Nivison签赠The Ways of Confucianism《儒家之道》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923-2014),美国汉学家,介绍见前文。
(3)日本学者签赠本
宫崎市定签赠《資治通鑑索引》
宫崎市定(190l—1995),日本东洋史学家,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师从第一代学者桑原骘藏。1978年“儒莲奖”得主,著有《中国史》等。
木村英一签赠《老子の新研究 道徳経の原形についての考察》
木村英一(1906-1981),日本中国哲学史学家。1930年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后曾留学中国。历任京都帝大讲师、人文科学研究员,大阪大学教授及图书馆馆长等。对孔子及儒学颇有研究,著有《孔子与<论语>》等。
島田虔次签赠《朱子学と陽明学》
島田虔次(1917-2000),日本东洋史学家,国立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东方学会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史研究等。
侯思孟博士的学术声望享誉海内外,一生友朋遍布天下,不仅有助于其学术研究,也是其藏书的重要来源。
名人赠书不仅能丰富图书馆馆藏,同时对建设特色收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赠书不仅具有自身学科特点,也具有个人收藏特色,弥足珍贵,同时也为北京大学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
图片来源备注:
侯思孟照片来自“但坐观罗敷——访法国汉学家侯思孟”一文。
1976年合影来自《环旅与邂逅、想象与诠释 : 近现代法国文学中的世界与中国书写》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