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少华副教授接力领跑“阅读马拉松”,领读《棉花帝国》
10月6日晚,第三届“阅读马拉松”的第四期活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大批读者前来参加此次读书盛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雷少华副教授在现场与广大同学共读《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一书,探讨战争、奴役、法治和与之相伴的西方世界的崛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思想碰撞。
雷少华副教授讲座现场
本届阅读马拉松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九位北大名师担任领读导师,通过线上导读、答疑,线下沙龙讨论的形式,接力带领读者完成一场阅读的马拉松。此次讲座的成功举行,体现了新学期北大校园里阅读热情高涨的氛围
在讲座开始前,雷少华老师表示了对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记录读书笔记的感谢,并且鼓励同学们去独立地、批判性地思考。
讲座开始,雷少华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西方世界如何兴起”,即李约瑟之谜如何解答。他讲道,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有三种解释:马克斯·韦伯的“文化与法治精神”、道格拉斯·诺斯的“包容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爱因斯坦“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的观点,这三种学说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的回答了西方为什么会崛起的问题。
雷少华副教授讲座
而《棉花帝国》的观点与之不同,雷少华老师在此引出了《棉花帝国》的核心观点:西方的崛起是通过战争资本主义在殖民地的掠夺与奴役,获取的廉价原材料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工业革命建立起全球产业体系;以及对内建立法治体系与保护性的经济秩序的结果。接下来雷少华老师条分缕析地对《棉花帝国》的两条主线和全书结构进行了剖析。他从全书结构高屋建瓴地对于从棉花研究而引出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全书将资本主义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并从全球史和国际关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雷少华老师在讲解中不时联系到当下,对于当今的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讲座的最后,雷少华老师对《棉花帝国》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一本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著作。他同时指出:所谓的“大国崛起”本质上是完成工业化,并处于全球产业结构顶端。把《棉花帝国》、《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西方世界的兴起》三类著作放在一起,才能构成一套完整的关于西方世界崛起的理论体系。
互动环节读者热心提问
在与听众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雷少华老师提出问题。雷少华老师和同学们就垄断组织的发展、全球化的重要性、中国的发展、新疆棉、国家间产业竞争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更加深入地解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肆虐、国际局势动荡、国家竞争激烈,这场讲座的举行对于全球史和国际关系的回顾与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马拉松给予我们共同阅读、共同思考的平台,让北大人的百年书香氤氲传承。
讲座结束后部分热心读者与雷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