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彤程材料科学论坛》第066讲 | 从簇发光现象出发:科学研究范式的哲学浅思
发布时间:2025-11-07 02:15
时 间:2025-11-14 15:10 至 2025-11-14 17:00
地 点:科学报告厅
主讲人: 唐本忠

课程简介

“彤程材料科学论坛”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国家急需领域高层次人才设立的工程创新教育课程。

课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响应学校新工科建设需要,内容围绕工程科学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创新,邀请活跃在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交流报告;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深度理解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趋势,引领材料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课程预告

时间: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15:10-17:00

地点: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

报告主题:从簇发光现象出发:科学研究范式的哲学浅思

报告简介:人类对光的探索贯穿历史长河,极大推动了科技发展。目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光物理机制认为,扩大的共轭体系是长波长发射的必要条件,双键、三键及芳香环等结构单元则是最基本的发光基元,这一理论能很好解释多数有机共轭分子的发光特性。随着近年研究发现,淀粉、纤维素、大米及部分蛋白质等天然大分子,虽缺乏典型共轭体系,其固态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却能发出强烈可见光。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物质的单分散态溶液在紫外线激发下无发光现象,但其聚集体却能产生明亮可见光,核心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富含高电负性杂原子,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通过空间电子相互作用形成刚性团簇结构,这些团簇成为新的发光基元,造就了独特的“簇发光”现象。这类材料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为生物成像与追踪探针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这种“整体表现出无法从个体组分预测特性”的涌现现象,反映了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自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后,还原论(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长期主导分子科学,但在复杂系统尤其是生命科学中,该方法因无法解释涌现特性而面临局限。东方哲学强调整体论,认为更高组织层级会催生新结构与新行为,随着对这类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整体论或将成为主导范式,架起东西方研究哲学的沟通桥梁。

主讲人: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主持人:张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课程号:23200150(本研一致)

开课单位: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

支持单位:上海彤程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联合会、北京大学学生创新学社

课程咨询:刘老师、吕老师,62753455

请扫描二维码查看往期课程回顾:

欢迎关注学院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