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北京大学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2021年版)》发布!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北京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之一,一直以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成果既是我校拥有的重要无形资产,也是我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科研人员的需要,北京大学图书馆逐步开始提供并不断强化面向全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2018年9月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作为图书馆内设机构。2019年3月中心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批复的首批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一。专利信息服务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重点开展的服务项目。2016年和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北京大学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到各方充分肯定。现协同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再次发布2021年版《报告》

    2016年版《报告》重点对北京大学的现有专利数量、高强度专利数量、专利的技术领域、专利转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6所高校进行对比,旨在梳理北京大学拥有的专利情况及其在高校范围内的竞争力水平。2018年版《报告》重点从五个部分、十二个维度分析北京大学及对标高校近五年(2013-2017年)的专利情况和竞争力水平,包括:专利产出(专利数量、法律状态、专利热点、贡献度、失效专利)、专利质量(专利强度、专利被引、专利获奖)、专利地域布局、专利实用价值(合作专利、专利转移转化),以及北京大学专利热点等。2021年版《报告》在2016年版和2018年版《报告》基础上,增加了梳理维度,加强了分析深度,具体表现为:

    第一,增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1年2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2021)(试行)》,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参照关系。本版《报告》依据该表对十所高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产出情况进行统计,明确优势,发现不足。

    第二,从多角度对高价值专利进行了分析,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数量及比例、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和比例、维持年限超过十年的发明专利数量和比例、发生质押融资的专利数量和比例、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数量等。

    第三,更新了对标高校。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确定的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的名单中,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和地域等因素选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对标高校,对比分析北京大学1985-2020年的专利整体表现和2018-2020年专利表现情况,明确优势,发现差距,找准定位,以期促进北京大学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本报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知识产权服务内容之一,为下一步提高我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决策和参考依据。

    【服务推广】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批复的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一。作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内设机构,中心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依托图书馆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协同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科学研究部、法学院等部门和院系,面向校内外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对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及相关数据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开展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为师生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知识及技能;支持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全周期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参与北京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协助等。

    如果有相关业务需求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2753504(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邮箱:lib.pku.edu.cn">zscqlib.pku.edu.cn

    办公地点: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