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图书馆举办孟华教授所藏19世纪法国版画捐赠仪式

12月24日下午,孟华教授所藏19世纪法国版画捐赠仪式在图书馆举行。孟华教授之女李晓耕博士、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映虹教授等出席仪式。

李晓耕表示,特别荣幸能代表母亲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她的个人收藏。母亲一向认为做文学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还要去呼吸文本产生时代的文化氛围,就是要去看同时代的建筑、装饰、雕塑、绘画、服饰,要去听那个时代的音乐……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母亲利用每次去法国讲学开会的机会,不仅参观各种博物馆,而且尽其所能地搜集购买相关资料,主要是图书,也包括绘画、瓷器、工艺品和小家具等。母亲一直想为这些辛苦搜集起来的资料找一个能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学术价值的地方,她觉得北京大学图书馆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今天展出的六幅版画是第一批,以后她还会把她所有的藏品都陆续送来。“作为她的女儿,我非常支持母亲的捐赠,希望这些藏品能在图书馆继续发挥他们的美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从事母亲所热爱的中法文学关系研究。”

此次捐赠的六幅版画包括:法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奥诺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1879)《中国之旅》系列版画中的4幅,其余中国题材版画1幅,均为漫画风格。杜米埃尤以政治、社会题材漫画著称,善于揭示日常生活场景背后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他的笔法细致、准确,构图大胆,富于戏剧性,被公认为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讽刺漫画家,受到巴尔扎克、波德莱尔等人的推崇。另有法国著名版画家普拉蒂埃(Jules Platier)与中国有关的作品一幅。六幅画作中有四幅配有19世纪画框,非常珍贵。

feng.jpg

捐赠仪式合影

图书馆特藏中心主任邹新明研究馆员主持了仪式,中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映虹教授介绍了六幅版画的来源、内容及意义,图书馆研究馆员张红扬回顾了孟华教授以及中法文化研究中心(后更名为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与图书馆在中法文化文献揭示和研究方面的合作。出席仪式的还有法国文化研究中心罗湉、杨国政、程小牧教授,以及北大图书馆馆员等。

2010年,在孟华教授倡议下,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将所藏的2600册藏书转给图书馆收藏。这批图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艺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15年,孟华教授将著名法国比较文学家艾田蒲信件等共16页交由图书馆永久保存,其中涉及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命名情况等历史档案;2018年又捐赠《法国文学史杂志》《国际比较文学会刊》等杂志87册。

陈建龙向李晓耕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赠送纪念品。

仪式上,吴志攀教授有感于孟华教授的慷慨捐赠,赋诗一首《参加孟华老师捐赠仪式有感》:

自幼孟师出武行,毕业高才种稻忙。

法国留学博士帽,燕园著述静园窗。

节衣购画是佳作,舍己捐图作馆藏。

仗义直言曾犯上,前朝点醒好商量。

孟华教授简介

孟华教授,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及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法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形象学研究。著有《伏尔泰与孔子》《法国文化史》(合著)、《欧洲文学史》第一卷(集著),译著有伏尔泰《中国孤儿》、迪迪耶·埃里邦《神话与史诗——乔治·杜梅齐尔传》。因其一直以来对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传播法国文化所作的贡献,法国政府曾先后授予孟华教授“棕榈叶学术骑士勋章”(1993)、“棕榈叶学术军官勋章”(2006)、“棕榈叶学术统帅勋章”(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