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学术写作指导沙龙“共同的‘焦’点:研究和写作”举行

1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写作中心、图书馆、教务部和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沙龙讲座“共同的‘焦’点:研究和写作”。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陶寰作主题报告,来自全校各院系的6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北京大学写作中心实践共同体带头人冯硕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陶寰从论文选题、综述写作、正文论述以及论文发表等方面,结合自身研究和写作实例,讲述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心得。论文选题方面,陶寰重点讲述了发现问题的三条途径,即“从前人的争论中发现问题”“从理论中推衍问题”和“从事实中寻找问题”。他提出,在论文阅读中,应养成一边学习一边尝试与作者对话的习惯,要有所质疑,而非全盘吸收。此外,在将理论与语言事实结合的过程中,切忌“贴标签”。其中举的研究实例,如对“音位标音多能性”的反思、对马来西亚槟城闽南话上声变调原因的探析等,极具说服力。在研究综述方面,“‘踩在肩膀上’还是‘踩在脸上’”的发问引人深思。论文综述切忌写成编年史和观点汇编。而在正文的论述中,要尤其注意学理和新方法的关系,切忌“用数据代替学理,片面追求新方法(炫技)”。另外,一篇好论文的亮点是能支持论证的强有力的直接证据。陶寰建议,论文写作完成后要征求多方意见,一方面给领域内的权威看,看文章的思路和实质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给非专家的同行看,看文章是否能让人看懂和理解。

整场讲座案例丰富、内容详实、以小见大、气氛活跃。现场同学提问非常踊跃,与老师探讨了“语言学是否有现实应用价值”“语言学是否能帮助声纹鉴定”“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方言的保护与普通话推广之间如何平衡”等问题,陶寰结合自己研究和生活经验生动回答了以上问题。

现场交流提问

本次讲座是北京大学写作中心学术写作指导沙龙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图书馆信息素养工作坊的系列活动。本次讲座由冯硕发起并组织,相关讲座视频将在北大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和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上线,方便校内师生学习。学术写作指导沙龙旨在开展以“大学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与经验分享,加强学术写作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术写作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讲座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