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学科之美系列讲座——化学之美”第八场讲座在图书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举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卞江作了题为“化学与社会:变革的起点”的讲座。讲座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德佳主持。
卞江作讲座
卞江以“化学之美”为切入点,探讨了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化学之美体现在其简洁性、深刻性和普遍性。他介绍了美国化学会评选的年度分子,展示了化学家在分子合成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他深入分析了地理、气候等因素对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影响,并以中欧地理环境差异为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和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气候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并以中国古代盛世和乱世为例,说明了气温变化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联。他以铁器为例,阐述了需求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他还以中国古代农具为例,阐述了技术革新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重点介绍了唐代“曲辕犁”的发明。这种犁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南方水田耕作中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并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卞江探讨了化学与文科的融合,引用了爱德华·威尔逊的《知识大融通》一书,强调了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遗传学、进化论和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对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讲座现场
卞江深入分析了化学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分享了中国电池厂商发愤图强,加强技术革新、取得卓越进展的例子。他还展望了固态锂电池的未来,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探讨了电池回收等环境问题。
听众提问
讲座最后,卞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听众的疑问。
主讲嘉宾简介:
卞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无机理论化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部。曾荣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曾宪梓优秀教学奖以及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大学化学》编辑部执行副主编等职务,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通讯》编委会委员、北京大学理科通识课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大学元培导师等。卞江在北京大学所授课程多次获得各级奖励,是深受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卞江所授课程多次入选北京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是在线学生社区里广受推荐的课程。卞江主讲的“大学化学”作为中国首批国际MOOC课程之一,于2013年9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平台上线开课,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万余名学员修读了该课程,2014年,该课程被选为“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推荐课程”。截至目前,已经有国内30所大学将该课程列为本校学生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2013年初,“大学化学”被定为北大首批向国内优秀中学推荐的大学先修课程(AP courses)之一向国内中学生开放。
文字:刘嘉宁|摄影:桑磊、俞念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