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讯
(总第60期)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廿十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编——
工作动态
会议综述
简讯
----- 工 作 动 态 -----
10月27日上午10点,图书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揭牌仪式在东门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杨忠,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冯支越,北京大学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等参加了揭牌仪式。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杨健作为兄弟学校的嘉宾出席。
吴志攀常务副书记首先致辞。他表示,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荣幸,但更是一种责任。他介绍,从古籍保存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全世界名列前三,是最重要的中国古籍收藏中心之一。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古籍,从而使古籍的管理与保护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这部分古籍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几代图书馆馆长与管理员的辛勤工作,表示学校将继承与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续收集、购买古籍,为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做出贡献,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北大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随后,陈红彦主任、杨忠教授发表讲话。他们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表示祝贺,并对北大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表示赞扬与感谢。
朱强馆长发言指出,古籍的不可再生性强化了古籍的珍贵性与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高校古籍珍藏中心,责任重大。北京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新馆投入使用以来,古籍保存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朱馆长表示,今后要在学校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相应的馆藏,为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同时也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出贡献。
10时30分,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揭牌。随后,到会的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选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103种古籍中的60种。(古籍部、馆长办公室)
资料:在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将2392部古籍收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确定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51家单位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详见《图书馆通讯》第58期,2008年4月11日)
“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揭牌仪式
1.存储设备采购
随着图书馆各种电子资源、自建数字资源的日益增加,目前的存储设备容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急需扩容。系统部自上半年开始就着手对存储设备的扩容进行各种准备,如从馆内相关部门收集应用需求、年增长量预估等信息,综合整理出图书馆的需求,为购买设备提供需求依据。系统部相关人员对存储设备厂商、产品进行详细调研,如参加相关产品推介会、请厂商到馆内介绍、网上查找相关信息等,为采购存储设备进行技术相关准备。通过近一年的工作,目前存储设备的采购已经进入专家论证、采购招标阶段。
2.网络信息点整理
以前图书馆有些位置的网络端口开通短时使用后,仍然占用交换机端口。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相关设备的日益增加,馆内现有的网络端口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网络资源,系统部对各部门闲置的网络端口进行了清理,将部门内目前不用的端口关闭,使交换机端的端口占用数得到了缓解。此项工作得到馆内各部门的大力协助。
3.图书馆相关系统软件调研
随着图书馆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出,有些应用需要相关的应用软件管理系统支持。自上学期以来根据各部门提出的具体需求——随书光盘的管理、民国旧报刊的数字化、电子教参的管理、办公自动化(或内部交流平台)等,系统部组织进行了相关软件系统的调研、演示及试用。畅想之星公司、麦达公司分别到馆演示了自己的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特色库系统、教参系统;通达公司进行了OA系统演示。畅想之星、麦达公司还在本馆搭建了测试平台,流通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实际数据的测试。通过公司的系统介绍和演示,我们了解了系统、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解决馆内业务工作的实际应用需求。
4.Unicorn系统评估
随着Unicorn系统在我馆使用将要进入第10个年头,我们需要对系统的使用进行回顾和反思,同时也了解和明确在当今的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定位、与图书馆内甚至学校大环境内其他应用系统的关系。为此系统部和馆内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一起组成了Unicorn系统评估小组,进行系统评估和学习研究。目前各业务部门对Unicorn系统的现状评估已经完成,系统部正在对相关文件进行归纳、整理。相信通过评估我们会对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动化集成系统在当前图书馆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5.推出短信及北大图书馆直通车浏览器插件服务
自今年4月以来,系统部与流通部一起进行了短信推送服务的应用测试,利用Unicorn系统报表,向读者发送还书提醒。该服务受到读者的欢迎,至今已经成功发送一万多条短信息。自11月开始,将正式推出短信服务,该系统不仅与图书馆认证系统、Unicorn系统实现接口,同时具有读者自主选择定制服务等人性化功能,今后还将陆续推出预约到书通知、催还通知等其他相关服务。手机增值服务作为新的服务手段,是未来开展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途径,短信平台的启用,为我们今后开展更丰富多样的服务提供了新的基础。
图书馆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平台。系统部利用开源插件软件LIBX开发完成的“北大图书馆直通车”浏览器插件,11月将正式发布。该插件不同于一般浏览器插件,是与图书馆馆藏目录和资源紧密结合的开放源代码插件。目前全球已经有500多个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使用其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插件。应用“北大图书馆直通车”,读者不用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利用安装在本机上的该插件直接查询图书馆目录、电子期刊目次、数据库和其他图书馆资源,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关键词的高亮显示、检索和利用。
6. 全馆微机设备巡检及阳光大厅设备维护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为教学科研服务,组织计算机类的协议供货商上门为校内各单位免费巡检,范围包括服务器、笔记本、台式机及外设的硬件和通用软件。图书馆利用此次机会,由系统部与咨询部一起,配合公司对阳光大厅电子资源检索用机进行检测并将机箱内外做了全面清理。阳光大厅的计算机由于其环境开放,灰尘较多,又经过3、4年的频繁使用,内部积累了大量灰尘,使机器运行很不稳定。通过清理,不仅提高了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设备外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7.微软正版验证的监控与测试
自10月17日从网上得知微软将在10月20日对WindowsXP系统进行正版验证以后,为了避免图书馆工作人員的机器出现意外,系统部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首先向全馆员工发出停止系统自动更新服务的通知,随后进行了到微软网站更新系统补丁的试验,同时在图书馆自己搭建的Windows更新服务器上修改设置,屏蔽掉了提供正版验证的补丁。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与监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知工作人员重新打开系统的自动更新服务,并且在图书馆更新服务器的支持下进行了及时更新,使得图书馆的所有微机安全的度过了这一时期。(系统部)
2008年4月,图书馆与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BALIS)签订馆际互借合作协议,北京大学师生可向北京市60多所院校图书馆借阅中文图书,所借图书由物流公司负责送书。这一服务节省了用户到各馆借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拓宽了我馆的文献保障能力。
在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为了及时给用户提供服务,从2008年6月开始,咨询部对目前常见的文献参考管理系统,如:Endnote、Reference Manager、NoteExpress和RefWorks等进行了调研。期间邀请Endnote、NoteExpress和RefWorks三家进行了产品演示,并于10月29日下午请NoteExpress数据库公司在图书馆304举行了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讲座,为下一步文献参考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
(信息咨询部)
由编目部开发的自动打印索书号软件,目前已经实现全面升级。该软件是基于Unicorn系统的外挂程序,可根据系统报表实现图书索书号的自动排版打印。经过为期10天的测试,目前成功升级,实现了超长索书号、中文俄文等语种索书号的自动排版打印输出。该软件可自动识别中西文索书号,并根据索书号长短自动排版换行,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输出标签数量,为工具书、善本等加“G”、“S”标志等。该软件有效外延了Unicorn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图书处理的效率,缩短了图书加工周期;同时将原本需由两人完成的工作缩减为一人,节约了人力成本;系统输出的索书号,避免了手工输入错误,又保证了上架图书索书号的准确性。
(编目部)
我馆收有较为丰富的民国旧报刊资源,主要收藏包括1949年10月以前国内出版的1万余种中文旧期刊和660余种中文旧报纸,这些资源利用率高,是校内外读者查阅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民国报刊阅览条件,同时保护民国时期出版的珍贵报刊资源,图书馆从今年3月起全面启动馆藏民国旧报刊的数字化加工工作。该项工作结合CADAL(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进展,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旧报刊分期分批地进行数字化加工,同时将加工好的数据分期分批发布,供北大校园网内的读者使用。
该工作由期刊阅览部、数字加工部以及系统部、咨询部共同参与,数字化加工工作与特色库平台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中文旧报刊限于出版发行时期的条件和后来装订阅览的状况影响,纸张脆弱、印刷粗糙、装订简陋,有些报刊进行过简易修补,内容有缺失,加工难度大。即使这样,加工人员也克服了各种困难结合使用拍照和扫描两种办法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做元数据加工处理。目前加工工作和选择发布平台工作进展平稳,预计在2009年,先期完成数字化加工的民国旧报刊资源将与读者见面。
民国旧报刊数字化服务以民国旧报刊系统为基础,将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和浏览功能,读者在校园网上即可免费查看全文。随着旧报刊数字化数据的逐渐发布,图书馆旧期刊的服务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一改以往传统的读者到馆、闭架阅览服务模式,代之以旧报刊的数字化阅览与纸本阅览相结合的服务,最终将逐步过度到以数字化阅览为主、纸本阅览为辅的服务模式,甚至达到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览旧报刊的状态。
同时,由于参加了CADAL项目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北京大学的读者将能免费使用到除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外的其他院校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旧期刊数字化资源,使得对旧报刊资源的获取能力大大提升。(期刊阅览部)
在馆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流通阅览部、期刊阅览部、总务科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为图书馆实行“大流通”管理做各项准备工作。
1、书刊磁条剔旧嵌新工作有序进展
1)图书磁条更换工作进展迅速。我馆主要开架区的图书磁条更换工作、图书磁条复查工作已于9月底基本完成,比预期年底完成有所提前。共拆除旧磁条近63万根,更换复合磁条约55万根,更换磁条过程中手工修补图书11000余册,检验图书磁条118万次。
2)相关的图书清点工作稳步进行。自2008年3月份开始至今,已经清点图书130多万册。目前正在清点总书库一层的中文图书。清点过程中,共发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有问题数据5千多条,另有4万多册未添加复本未连条码的图书,全部在书目数据库中做了修改处理。
3)期刊合订本嵌新磁条及相关工作有序进展,见相关标题。
2、“大流通”管理的时间表
(1)设备招标,计划于2008年11月底完成
(2)设备安装调试(包括支架)于2008年12月底完成
(3)2009年1月上旬试运行
(4)2009年2月新学期正式运行(流通阅览部)
为实现2009年春季学期读者可以带包进阅览室的目标,期刊部在2008年9月开始对期刊阅览区的全部合订本加贴磁条。
期刊合订本的服务方式是室内阅览,不外借。加贴磁条前的基本情况是,2001年之前的全部合订本没有磁条,2001年后的一套复本没有磁条,现刊开架阅览的一套因为装订复杂,有磁条和没有磁条的混合,详细数据不明确。基于以上情况,本项工作经过前期论证后决定只给没有磁条的合订本加贴新的磁条。工程从9月22日正式开始,共聘用人员3名,在总务科和流通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工程进展顺利。整个工作的流程是:验磁—无磁条的加新磁条—复验磁。目前,西文期刊合订本加贴磁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共贴磁条21829册,检验57138册次。
期刊合订本Unicorn系统内的回溯工作和加贴磁条工作都在开架阅览下进行,难免出现个别遗漏。期刊回溯后没有使用过Unicorn系统清点,因此,加贴磁条后又对全部西文合订本进行了清点和验磁。一次下架,同时完成两项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每天利用系统报表统计清点的册数,回溯中出现的遗漏、错误等问题及时纠正。根据清点报表装纠正了个别装订厂打号的错误、读者使用中错架等问题。截至11月12日,已经清点和验磁27000多册,处理各类问题共200多册,给因上下架掉了书签的期刊贴标签1200多册,并基本没有影响读者使用。清点工作得到系统部的大力支持。
与磁条嵌新工作同时进行的是中文区的合订本剔除复本工作。期刊部在学期初的时候经过相关部门的论证,决定将部分图书馆购买了电子刊的中文学术性期刊剔出一个复本,用于支援四川灾区的高校。截至11月12日,已经下架的复本共11000多册,每册都通过Unicorn系统进行馆藏地址的修改,并按照序号打捆存放。这样,不仅为未来几年期刊馆藏的增加准备了空间,也减少了磁条加贴的工作量。预计从11月中旬将开始中文期刊合订本的磁条嵌新工作。(期刊阅览部)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2008级新生的到来,为北京大学美丽的“一塔湖图”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了确保新同学能够尽快的熟悉学习环境,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这一人类知识的宝库,同学的良师益友,2008年9月13日到17日期间,图书馆对2008级新生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培训。
馆领导对图书馆的新生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暑假前就组织召开了新生培训工作会议,并从各个部门抽调老师成立了专门的新生培训工作小组,并对培训工作做了整体部署。工作会上,馆领导对每位老师负责的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并对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周密的分析。
新学期开学之际,朱强馆长、高倬贤书记和其他副馆长及相关部门主任对每个培训老师的准备情况以试讲的方式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对成功完成这次迎新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生培训组的老师们利用暑假的休息时间,积极准备培训材料,一遍遍的演习培训内容,并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对新生进行培训。认真细致,热情周到,诙谐幽默,激情澎湃。
本次培训对象主要是北大36个院、系、中心,7490名新报到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分院系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观看图书馆的宣传片,其次由专门的老师讲解图书馆的总体情况,使新同学对图书馆的发展历史、馆藏分布、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了整体的认识,最后由带队老师像导游一样,带着各个院系的新同学们到各个阅览室进行参观,使同学们对图书馆的馆藏分布、借阅规则等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了解,三个环节紧紧相扣,全方位、立体化地为新生介绍和展示了我们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新同学的一致好评。(图书馆工会)
2008年11月6日,“张芝联先生藏书捐赠仪式”在图书馆展厅举行。
张芝联先生是北大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2008年5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张先生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一直在北大教书育人,研究著述,对燕园有很深的感情。张先生的亲属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决定把他收藏的近7000册图书和300余件证件、照片、手稿、著作等珍贵资料无偿捐赠给北大图书馆。张芝联先生一向关注学术最新动态,同时与海内外学界有很多交流,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藏书和资料上,因此这些捐赠不仅反映了张先生的学术生平,而且概括了他所关注学术领域的发展脉络,非常珍贵。
参加此次捐赠仪式的有:张芝联先生的女儿张诒彤夫妇及其他亲属、张先生的好友英国驻华使馆政务参赞魏磊、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社科部副部长耿琴、历史系主任牛大勇、历史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此外,历史系师生和图书馆员工代表也出席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张国有副校长、牛大勇教授、王春梅书记等先后发言,缅怀张芝联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风范,同时对张先生家属的无私捐赠表示赞赏和感谢。张芝联先生亲属代表张诒彤女士随后发言,她回顾了张先生的生平事迹,表示这些图书馆料捐赠给北大图书馆是纪念张先生和保存张先生资料的最好方式。朱强馆长代表北大图书馆发言,对家属表示了感谢,并表示一定会保存好这些珍贵资料,并发掘其研究价值。此外,英国驻华使馆政务参赞魏磊先生,历史系教师代表等也做了发言。
仪式结束后,各方代表参观了张芝联先生的藏书和在北大文库举办的“张芝联先生学术生平展”。参观中大家深深感到,虽然张芝联先生离开了我们,他的著述和收藏却将作为留给后学的宝贵学术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斯人已逝,翰墨留香。
总-分馆体制下分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2008年5月底召开的全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是分馆建设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确立了全校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而且也确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总-分馆体制意味着总馆和分馆的联系更加密切,合作更加广泛,对日常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也逐步提高。
前不久,学校行政办公会议已原则通过了图书馆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的两个文件,分别是:《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管理条例》和《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上两个文件一旦批复,将有一年的试行期。通过实践检验,再做少量修改,就可形成正式文本。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分馆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分馆建设的最初几年,伴随着大批量的回溯编目,编目培训和业务规则的制定是分馆办的工作重点。当更多的分馆依助Unicorn系统进行流通借还后,用户管理和各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馆藏调拨、读者赔书等操作流程与手工操作阶段已经完全不同。虽然总馆早已制定过相关规则,但与分馆有关的问题有些没有被涵盖,或情况已有所变化,规则已经滞后。为此分馆办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书刊逾期、损坏及遗失的处理规定》做了一些补充说明,同时还制定了《关于分馆调拨总馆书刊的规定》,并征求馆内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后者馆务会已经通过,即日将发给各分馆贯彻执行。架起沟通的桥梁,倾听教员的声音
2008年11月14日上午,在哲学系副主任李四龙教授的邀请下,由朱强馆长带队,图书馆一行7人来到哲学系分馆,和系选书小组的几位老师及分馆工作人员一起就图书采购和编目工作开展主题座谈。
座谈会自始至终笼罩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李主任首先介绍哲学分馆最近一年在基地专款和国外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一年来,哲学分馆购买中文图书1300册,外文书700多册,基金会赠书8300册,自购与接受捐赠合计增加馆藏近万册。这一系列的数字标志着哲学分馆的文献建设在专业化、系统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除此之外,哲学系五人选书小组的老师们还积极向总馆采访部推荐,重点补充德文、法文、拉丁文等小语种经典文献的收藏,据采访部陈体仁主任介绍,2006-2008年哲学方面文献的采购数量一直排在全校各学科的前三位。对于从事外国哲学研究的老师们来讲,这是他们最大的福音。正因为有了充足的文献保障,哲学系一批年青的海归学者,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把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严谨学风带入课堂和自己的科研团队,并影响了一代学人。
座谈会的议题十分广泛,涉及采购、编目、文献布局、借阅制度、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教参书管理、文献剔除等方方面面。从馆长、副馆长到采访部、编目部、咨询部以及分馆办公室主任都认真倾听老师们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认真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一些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大家也记录在案,争取今后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两个钟头的时间转瞬即逝,按照李老师的计划,以后还要召开中国哲学和宗教学文献资源建设的专题座谈会,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座谈会或专题研讨会一直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
哲学分馆已经是第二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每次会议都能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仅本系读者从中受益,总馆也能直接听到教员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真实评价和意见建议,真正实现了双赢。分馆办编目工作进展顺利
分馆办编目工作的任务首先是为各分馆建立馆藏文献数据库服务,同时兼顾总馆回溯工作。分馆编目是对各个分馆文献的整理,直接影响到学校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进程,是搞好服务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对国关学院、考古文博学院两家分馆文献的全面编目,也对数学学院、中古史中心等分馆的新入藏文献进行了即时编目。与此同时,对总馆文献也进行了回溯编目,包括库本阅览室、闭架借书处、工具书区、特藏室的部分馆藏,中图号和皮高品号已回溯完,回溯积压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除完成中外文图书的编目外,还开展了对期刊、地图、学位论文等类型文献的编目,加强了独立处理不同类型文献的能力。
目前,分馆办继续开展编目及回溯工作。分馆方面,历史学系、中文系文献回溯已进入尾声,信息技术学院回溯编目及哲学系国外捐赠文献的编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总馆方面,裘号书(多为民国时期的文献)、杜威号书及民国旧期刊等文献的编目进展顺利。建设整体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是学校的既定方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享,改善我校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源环境。文献编目进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读者能否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教学科研工作能否正常进行,文献资源体系能否顺利建成。分馆办将再接再厉,为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顺利建成而持续努力。(分馆办公室)
----- 会议综述 -----
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共同倡议举办的“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级论坛(2008)于2008年10月18日在丹东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十六家图书馆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学术图书馆的工作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我馆分馆办公室沈正华和咨询部李晓东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作了交流报告,介绍了我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现状和经验,与兄弟馆探讨了学科服务模式和方式、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与管理、学科馆员定位、学科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关系、普遍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关系、学科服务与图书馆和大学发展的关系,以及分馆机制和机构设置等主题。与会代表达成两点共识:①学科服务将成为今后学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②学科服务应成为今后各馆继续交流探讨的内容,应建立长期交流机制。
(信息咨询部)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民族、企业与个体综合竞争力与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2008年10月20日—22日,我馆派咨询部两名同志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信息素养培训师培训班。
培训班就信息素养培训师应具备的知识与素质、成长的环境、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等进行授课、讨论。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加深了对信息素养培训工作流程的理解,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为我馆今后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体系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也应在未来的读者培训中考虑以下几点:
1、了解参与课程的学习者和他们的信息素养要求。
2、设置有吸引力的课程目标。
3、准备课程大纲。
4、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互换、趣味问答、辩论等。
5、筹备丰富的课程材料。
6、设计评估工具,如建立评估标准。
7、对课程进行市场定位,多方面宣传。
培训进一步肯定了信息素养培训人员的社会责任,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员应坚持终身学习,理解和掌握新领域、新学科和新技术,建立并维持同行的人际网络,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信息素养专家。(信息资询部)
----- 简 讯 -----
∮“全方位、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系列”获北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馆开设多年的“全方位、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系列”以其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设计合理、实用创新等特色于2008年10月荣获北京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同时被推荐到北京市申请获奖。
该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融“一小时讲座”系列教学培训、“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网络培训”形式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和《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学术专著为一体,把握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精髓,全面创新和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并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效果,至今为止惠及大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总数近3万人,听课者通过培训与课程掌握了检索资料/知识的综合技能,为更好地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并一致认定该系列对于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
该系列中的讲座、课程、网络培训和教材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界以及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 既是教材又是专著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一书出版以来更是受到多方关注与引用,并先后获得教育部、北京市、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大学等省部级和顶级专业协会多个奖项,部分教师还应邀为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和华盛顿大学讲课;等等。该系列对进一步推进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具有推广价值。(信息咨询部)
梁思庄先生(1908.9.4-1986.5.20)生前担任我馆副馆长长达30年,为我馆的业务建设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基础,她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西文编目和西文参考资源建设、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培养后人提高业务素质、以及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梁先生热爱图书馆事业,始终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力为读者提供最方便、最满意的服务,即使这样有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仍是乐此不疲。这种“读者至上”的精神,永远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其次,梁先生的业务基本功十分扎实全面,懂得多种外语,精通图书馆的各方面业务,像她这样业务素质十分全面的实践型专家,在当时的国内图书馆一线工作中是无人可及的;梁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业务基本功,鼓励青年同志努力钻研业务,使北大图书馆西文编目和参考咨询工作长期位于国内领先水平。这种重视业务的奋发向上精神,永远是图书馆事业的基石。梁先生并不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家,而是一个图书馆事业的实干家,她最注重的是为读者服务,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由于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原因,她一生没有著书立说,而是述而不作,以对待工作的火热敬业精神,对待读者的满腔热情,对待后人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给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为图书馆事业留下了一座丰碑。这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职称和论文数量,忽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的现象,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季羡林先生作为全校文科职称评审的主持人,就对梁先生等图书馆前辈作出了高度评价,他针对有人认为两位先生(指前副馆长梁思庄先生和耿济安先生)的著述甚少的问题,曾发表以下看法:“我讲,他们两人要是去著书写文章,我们就都写不了文章了。梁思庄先生是做西文编目的,北大图书馆的西文目录好用不好用?很好用,这就是梁先生的成果。耿济安先生是做藏书建设的,北大图书馆的馆藏大家感到怎么样?很好,可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这就是耿先生的成果。图书馆的人是为我们大家著书写文章创造条件,而不是他们自己著书写文章。梁耿二位都是留美归来,他们写文章还写不出来?只是他们把精力都用在图书馆工作上了,我们大家才有了著书写文章的良好环境。”(引自陈源蒸老师的博客)。季老的真知灼见,在当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现在,梁先生长眠在北京西山脚下她的父亲梁启超的墓旁,她的墓碑被设计为厚厚的图书,象征着她的灵魂已经铸进了她毕生献身的图书馆事业,激励着一切有志于图书馆事业的人。我们作为北大图书馆人,应当永远记住图书馆前辈创造的业绩,继承图书馆前辈的敬业精神。(本文摘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第5期,题为“梁思庄—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纪念梁思庄先生诞辰100周年”,林明、王静合写。)
CALIS建设十周年纪念暨“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将于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此次会议是为庆祝CALIS启动建设十周年、并作为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而举办的,由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CASHL管理中心及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会议将邀请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做大会主题报告,邀请论文作者共同研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以促进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
我馆有6位同仁作为第一作者向大会投稿,并全部被大会采纳交流。
这是我馆承办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将在各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会议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
相关会议内容请见会议网址:http://162.105.138.207/Academic/huiyi1/huiyi1.htm。事情发生在图书馆今年查体结束后,一位在2006年初因患乳腺癌曾做过手术的女职工,在今年查体中又查出肺部出现多个结节,这说明癌细胞已转移到肺部,情况非常严重,这一消息对还没痊愈的她来说真是雪上加霜。高额的医疗费和药费,长时间的住院治疗,给这位老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造成了极大压力。图书馆工会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向学校爱心基金提出申请,希望得到爱心基金的帮助。很快爱心基金有了回音,9月19日上午工会常务副主席孙丽老师和副主席张丽娜老师亲自来馆看望并送来慰问金,并亲自交到患者手中。这位老师一再表示对爱心基金的感谢。爱心基金又一次为我们传递真情。
图书馆工会负责这项工作的老师也非常感动,不仅因为爱心基金为生病的职工解决了困难而感动,同时也为校工会负责爱心基金的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和爱心感动。(图书馆工会)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喜欢唱这首歌,因为我们感到人间处处充满真情,处处充满爱。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图书馆的一件让人非常感动的事。图书馆多媒体部的临时雇工、年仅36岁的小郭查出患了肝癌,已到晚期,他的医疗保险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由于经济困难,他放弃了治疗,要求回老家。这位小伙子的家在山东农村,爱人在家务农,也患有疾病,两个子女一个上学、一个还很小,经济非常困难。小伙子在我馆务工已近10年,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努力。虽然他回老家了,与我们馆没有合同关系,但是面对这样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曾经为图书馆付出将近10年工作的年轻同志的生命,我们仍然选择了尽力去帮助他。在图书馆党委和行政支持下,图书馆工会向全馆职工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尽个人所能,向小郭同志献上一份爱。短短两周时间,图书馆职工为郭成刚的捐款共计三万四千余元。我们知道这点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这是图书馆全体职工为小郭献上的一份爱。
爱是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让我们手挽手筑起爱的长城,让爱永恒,让爱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生活,因为爱而美丽,人间因为爱而温暖!(图书馆工会)
2008年7月5日上午9时五四体育馆,展开了一场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羽毛球队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羽毛球队对决的、别开生面的羽毛球友谊赛。比赛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会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会联合组织,并得到了两馆领导高度重视,我馆的朱强馆长一大早就来到现场为队员们加油助威,队员们因此士气倍增,战绩辉煌。肖珑馆长更是披挂上阵,与清华图书馆的薛馆长在球场上进行了高超的表演赛。
近三个小时的比赛紧张而活泼,双方队员在赛场上你来我往,激烈交锋。比赛采用每局21分的赛制,共分七场五个项目(即2男单、1男双、1女单、1女双、2混双),以团体分决定两队胜负。在第一场男单比赛中,我方惜败。但是在接下的第二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第一场混双比赛中,我方力克对方,获得连胜。经过激烈的角逐,我馆以5比2的绝对优势获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
两馆的馆长更是摩拳擦掌,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两馆馆长进行的“馆长表演赛”,将整个比赛推向高潮。比赛结束两馆互赠了纪念品,作为友谊的象征。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这种以赛代练的形式,向对方的高手学习羽毛球技术。
图书馆工会组织的羽毛球队,已经组织了数次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际友谊赛。通过比赛,双方切磋了球技,增进了友谊,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为将来工作上进一步合作与沟通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工会)
经过图书馆工会委员们的精心组织,各工会小组长的积极配合, 10月25日上午,图书馆再次组织职工进行登百望山活动,一路上大家精神饱满,三三两两互挽着手谈笑风生,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了每一位职工的足迹,形成了此次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图书馆每年组织登山活动是为了缓解图书馆职工的工作压力,进一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同时促进职工健身活动,是增强职工体质、凝聚职工力量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年年都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此项活动,让大家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了解,这已成为图书馆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健身运动。
(图书馆工会)
掌声、笑声、欢呼声,声声悦耳
你乐、我乐、大家乐,其乐无穷
——记北大图书馆参加高校图书馆双升托拉机扑克牌比赛象棋,变化莫测,引人入胜; 围棋,无拘无束,尽情发挥;扑克牌,玩法众生,精彩纷呈。这些都是来自图书馆职工的切身感受,也是图书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大家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能否让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是图书馆工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11月6日下午北京市高校图工委委托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双升托拉机扑克牌比赛,热闹非凡,精彩不断。所有参赛队伍都在欢声笑语中尽情释放压力,切磋技术,增进友谊。我馆为了迎战这场比赛,作了充分准备,先在馆内职工中进行多轮PK,经过筛选后优胜者代表北大馆参加北京市各高校系统的比赛。图书馆代表队有两组,一组是馆长队,一组是馆员队。他们在比赛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虽然本次参赛没能拿到名次,但我们注重的是参与,是交流,同时也是向兄弟院校学习的好机会。
高校图工委组办的本次双升托拉机扑克牌比赛是工作与个人爱好相结合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通过比赛引导大家积极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推动和丰富了图书馆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倡自由、发挥个人兴趣爱好,让多种文化活动竞相添彩;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及时的让体力、精力得到恢复,以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图书馆工会)
9月16日 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学术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论坛采取专题报告和论坛研讨的形式进行。首先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Rush Miller先生做关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报告,报告题目:Beyond Merely Surviving: Keeping Research Libraries Relevant in the Digital Age,随后进行论坛研讨和交流。参加论坛研讨的专家还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长Sherrie Schmidt女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薛芳渝。同时,北京地区图书馆界各单位领导及同仁出席了论坛,互相交流,谋划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我馆十余位同仁参加了该论坛。
9月18日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佐斌一行7人来馆考察,考察内容涉及新馆建设、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网络与技术、参考咨询与查新工作、.图书修补等多个方面。接待工作由武振江副馆长主持,朱强馆长、聂华副馆长也参加了接待。
10月10日 东南大学图书馆顾建新馆长一行6人来馆访问,就以下内容进行业务:流通阅览、图书采编、信息咨询等。朱强馆长参加、武振江副馆长主要接待,采访部、编目部、咨询部、流通部主任参加接待及对口交流。
10月27-28日 为了加强与大陆高校图书馆的交流,做好北美东亚馆的中文资源和服务,来自美国不同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三名馆员慕名来到我馆和CALIS进行调查和学习,并与具体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直接交流。参加交流的部门有:采访部、多媒体部、咨询部、馆际互借、编目部、CALIS数据部、CALIS联机编目中心。
10月29日下午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馆长JUDITH NADLER女士在我馆作了题为“The Place of the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Digital Age”的学术报告, 同时来访并参加报告会的还有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周原馆长。各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馆长JUDITH NADLER女士来访
<获奖信息>
我馆李秀林、师晓峰、王亚林三位同志被评为北京大学奥运工作先进个人。
为庆祝上海科技情报事业50周年暨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于2008年10月举办了科文杯情报搜索大赛。我馆CALIS管理中心的王静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比赛,获得二等奖;咨询部刘彦丽、游越两位年轻同志在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联合出手参加该比赛,初出茅庐显身手,获得三等奖。
<奥运安保工作顺利完成>
图书馆保安部的同志们,今年暑假和奥运期间加强巡逻、值守,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安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同时,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继续发扬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和谐校园增添光彩,受到读者好评。表现突出的有:
李秀林同志、霍双同志、任保强同志、邢立杰同志、闫雪龙同志<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除保安部的同志外,具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还有其他部门的同志同样做到了拾金不昧,受到读者赞扬。他们是:
田国友同志、周幕红同志、孙晶同志、张宝杰同志、刘巧云同志、临时工周煦同志、保洁员邹显慧同志和王瑞英同志。上述同志用自己“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展现了北大图书馆员工高尚的精神风貌。馆党委和馆行政特此通报表扬,并号召全馆同志向他们学习。
(本期编辑:沈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