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讯
(总第59期)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一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编——
工作动态
会议综述
简讯
情系灾区
----- 工 作 动 态 -----
2008年5月30日至31日,为做好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全校文献信息服务水平,由学校主办、校图书馆承办的“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我校首次召开全校图书文献系列的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校领导对促进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配合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推动我校教学科研稳步发展,落实提供优质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举措。
校领导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许智宏校长在百忙之中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张国有副校长全程参与了会议,听取了大会发言及分组讨论,并作了总结性发言。出席会议的还有校图书馆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院系所主管分馆和资料室工作的院长或主任、各院系所分馆和资料室的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医学部图书馆负责人等。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图书馆所作的两个报告:《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中心馆现状及展望》及《分馆建设现状及展望》,讨论与该体系建设相关的两个文件——《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纲要》和《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管理办法》,交流院系分馆建设经验,最后是校本部分馆授牌仪式。图1. 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30日下午,会议以许校长的讲话拉开帷幕。许校长认为,我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这是和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图书资料系统分不开的。“一塔湖图”中的“图”就是指图书馆,图书馆实实在在地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起了非常重要的、提供知识营养的作用。他代表学校对图书馆和院系分馆、资料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同时指出,图书馆的建设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北大多年来形成的大馆和院系分馆、资料室的体系,我们应当使它更加有序、更加规范、更加和谐,从而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因此,在我们校庆110周年、985工程建设10周年之际,召开这样一次全校性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不仅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将对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我校图书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他希望学校、院系和中心图书馆要通力合作,使全校的图书馆、资料室形成一个互相配合、资源共享的整体,从而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张国有副校长讲话。他指出,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明确我校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理顺工作机制,落实整体规划,制订管理办法,强化服务理念,从而使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北大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建设北大统一的文献资源体系是一个基本方针,各院系资料系统都要纳入进来,这是一个努力方向。这次工作会议各院系的负责人都来参加,大家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加强沟通,为建立、健全今后的工作机制献计献策。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无论在文献资源的建设还是信息服务方面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为北大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出谋划策,使全校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走向规范化。图2. 张国有副校长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接下来,朱强馆长和肖珑副馆长代表校图书馆分别作了《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中心馆现状及展望》及《分馆建设现状及展望》的报告。在《中心馆现状及展望》中,朱强馆长指出:百余年来,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北京大学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建设资源丰富、综合性、开放式、高水平、现代化的研究型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他从发展沿革、资源建设、读者服务、设施保障、共享体系、组织管理、学术研究及事业贡献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在《分馆建设现状及展望》中,肖珑副馆长首先分析了分馆建设现状,指出经过7年努力,校本部分馆数量已占分馆/资料室的三分之二,馆藏量、服务水平、系统环境都取得极大进步,在学科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专业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中心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心馆延伸各类服务的重要依托。继而她指出,分馆建设目前仍存在缺乏统筹、保障不够、人员老化及经费有限等问题。对建设目标与规划要点,肖珑副馆长提出了逐步形成由中心馆、学科分馆、专业分馆、存储图书馆构成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资源与服务保障体系,中心馆和分馆文献分藏、读者分流、服务共建、资源共享等具体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沟通、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减少重复”等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最后,她还就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建设效益进行了说明。
哲学系李四龙副主任和物理学院陈晓林副院长作为院系领导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分馆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31日上午,与会人员分组讨论《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纲要》和《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管理办法》。第一组召集人是社科部常务副部长萧群、中文系副主任朱庆之,第二组召集人是科研部部长周辉、地空学院党委书记宋振清。讨论有序而热烈,讨论中与会者进一步达成共识: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文献资源体系是大学教学科研的基础,中心馆与分馆工作人员辛勤工作,实现了对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持、学术支持与艺术情怀,感谢图书馆与分馆多年的努力工作及奉献精神,他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会者充分肯定了《纲要》和《管理办法》对建设全校文献资源体系的指导意义,同时就文件的约束性与操作性、中心馆与分馆的定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下午进行讨论汇报发言及自由发言,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信息管理系、历史系、社会学系等院系的负责人分别就建立“北大记忆”数据库、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问题作了发言。
然后,校本部分馆授牌仪式举行,张国有副校长亲自为校本部的19家分馆授牌,并合影留念。图3. 张校长亲自为已经建立的19家分馆授牌
最后,张国有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对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感谢校图书馆和各院系为会议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希望在吸取大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班子对《纲要》和《管理办法》两个文件进一步修改,在学校的战略发展研讨会上讨论,然后上报学校审议通过。他还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谈了几点意见:
1、放开视野、转变观念。要系统地考虑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问题,范围要更宽些,体系更全面,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设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文献保障体系。
2、建设方向上,希望建设一个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的北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全方位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北大要有世界性的特色,也要有学校层次的、院系层次的特色。
3、建立符合国情、校情的基本保障体制,目前总、分馆制是文献资源体系的基本体制。在此基础上,既要发挥院系的积极性,也要发挥总馆的统筹管理能力。要做到分建共享、总馆统筹、分馆特色、各有侧重、优势互补。还没有加入文献资源体系的院系图书馆,要考虑加入;今后不是进不进入的问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即使现在还没有进来,也不能采用与整体建设不兼容的系统,在系统方面一定要和总馆讨论、打招呼。
4、推动相关机构的建立与完善。考虑建立“北大文献资源战略配置与发展委员会”,各院系主管领导都要参加,主要负责战略咨询。也要成立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工作委员会”,以总馆为主做好全面的、具体工作。院系层次则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小组”,由院系领导负责,做好本院系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5、总馆要考虑好文献资源体系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地位与作用、机制与体制、馆舍与经费等;特别是馆舍与经费问题,尽管学校的空间紧张,但该扩大还是要扩大,切实的、基本的经费要有保障,要想办法筹措经费。
这次会议是北大三十余年来第一次召开全校范围的、关于文献资源与服务方面的专门会议,对北京大学文献资源基础建设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有力地促进北京大学文献资源工作的建设,为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分馆办公室)
作为重新转型的服务项目,为了让广大校园网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和使用多媒体资源及其服务、为了让多媒体资源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2008年6月9-13日,多媒体部在学校三角地举办了多媒体服务推广周活动。活动期间有超过2000位读者以不同形式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改善服务品质、为推广周活动及长期优质服务做准备推广周活动之前,多媒体部进行了长时间和充分的准备,对多媒体服务系统和服务流程以及服务内容等改进或调整,主要项目包括:
(1)多媒体管理和服务系统全面升级:实现了各类多媒体资源的跨库检索;增加了最新资源推荐、服务公告等功能,服务网页更加友好,详情请见“图书馆主页-多媒体资源”;
(2)多媒体部加入图书馆咨询团队,共同参与电子邮件(WF)、读者留言和实时在线咨询,解答读者关于多媒体服务的各项相关问题;
(3)多媒体资源和服务的常见问题整理后加入图书馆的FAQ,读者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均可上网查询。
2.积极筹划、认真组织,确保推广周活动成功举办
(1)资料准备:印刷并搜集各类相关的宣传资料和回收资料,包括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服务介绍、多媒体服务读者联系表,以及联系厂家获取的重点多媒体资源库的使用指南等;并制作了宣传展板;
(2)场地组织:预先向学校保卫部申请获得三角地的展位;在图书馆总务部的协助下搭设展板
(3)人员组织:活动期间每天10:00-17:00,工作人员轮流全程值班,中午的宣传效果尤其显著。
3.推广活动过程顺利、活动效果明显
本次推广周我们共回收了1000余份读者联系表,经过三角地看了我们的展览并领取资料的读者更远远大于此数,留下联系方式的读者更表示将来收到图书馆的服务信息会转告周围的同学,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推广活动还积聚了很多潜在的用户。通过对1000份读者联系表的分析,我们发现还是有近半数的读者没有用过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但都对我们的推广内容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表示以后会较多使用,同时希望我们扩大宣传服务的力度。
4.读者的意见与建议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求延长开放时间;
(2)要求扩大场地、增加阅览座位;
(3)要求增加资源:包括增加数字化资源、引进更多外语资源和境外教学、学术、文化欣赏资源等;
(4)要求改善服务:包括允许资源下载、增加服务指南(使用说明);
(5)要求举办相关讲座,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尽量改进服务,当然还需要馆里各方的支持。通过这次推广活动,我们认为:
(1)宣传推广活动还要持续、并且要加大力度(不仅多媒体服务,其他服务也要持续地、大力度地宣传,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也收到读者关于其他服务的反馈信息,尤其是电子资源和讲座等,很多读者还是知道较少),下学期我们准备先从新生开始扩大宣传;还准备聘请学生深入学生社区进行宣传推广,争取在1-2年内在学生读者中普及多媒体服务;
(2)面向教学科研、尤其是面向教学的服务尤其是重中之重,要通过资源建设、服务深化、并与学科服务相结合做好相关工作;
(3)继续多方拓展渠道、做好多媒体学术资源建设:目前多媒体资源及其采访渠道都很有限,虽然可采购的资源及可能的采访渠道我们都分别调研了,但仍然进展缓慢,下一步应该考虑结合学校机构知识库、学科资源等的自建项目搜集和拓展多媒体特藏资源,当然也还要进一步寻找有价值的商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部)
为妥善保存和利用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宝贵历史资料,云南省委宣传部《西南联大启示录》摄制组制片人采访人张曼菱女士,将其拍摄的西南联大110余位人物共计130余盘访谈带,正式移交北京大学图书馆。4月29日下午1:30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了移交仪式,张曼菱女士、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前北大副校长沈克琦先生、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赵为民部长、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武振江副馆长、肖珑副馆长、多媒体部和咨询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仪式。
《西南联大启示录》于2000年开始拍摄,历时数年,采访了110位西南联大校友,除《西南联大启示录》外还制作完成了《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节目,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已正式出版,反响巨大。
《西南联大启示录》的被采访人中含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如杨振宁、李政道、费孝通等先生,所访谈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历史和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尤其其中多位名人已经辞世,该批访谈资料已经成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张曼菱女士作为制片人、北大校友,对于西南联大的历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多年来为这批珍贵史料的妥善保存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北京大学是西南联大三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当前又具备多媒体资料保存加工以及服务利用方面的突出优势。北京大学图书馆将按照双方签署的移交协议、按照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沈克琦先生等的要求,对该批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内容整理,以更好地提供给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的中国高校教育史及文化科学史等的研究。(多媒体资源部)
2008年5月20日“兰州碑林向北京大学图书馆赠送石刻拓片仪式”在北大图书馆举行。
兰州碑林是甘肃地区收藏、展览古今书法碑刻的重要文博机构,是国内新建大型碑林之一,已成为甘肃兰州的著名文化胜景。兰州碑林除汇藏甘肃各地刻立、出土的古代石刻外,还陈列着十余年来新镌刻的以甘肃地域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历代书法精粹及古代与当代名家诸多作品。真、草、隶、篆、行俱备,琳琅满目。从书法角度展示了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西部文化的风情历史。
兰州碑林为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支持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努力,也为了感谢多年前北大图书馆对兰州地方文化建设的支援(2004年本馆曾向兰州碑林提供过《元水泉寺镇海碑》拓片复制件,用作重刻该碑之底本),特将兰州碑林全套石刻拓片赠送北大图书馆。赠送全套拓片在兰州碑林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兰州人民对北京大学的深厚情谊。
此次获赠拓片共计702张。其中包括:古代碑志(71张),兰州碑林镇馆之宝——重刻淳化阁帖(263张)、秦汉简牍(65张)、敦煌写经(69张),重刻甘肃著名古碑刻(6张),还有名士手札(14张),草圣阁名家书法碑刻(32张),碑林西廊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78张),碑林东廊当代书法家以咏陇诗文为内容的书法碑刻(104张)。这批拓片贯穿古今,内容涉及面广,数目亦相当可观,不仅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如兰州碑林开创者流萤先生所说“名曰碑林,实则甘肃若干历史之显示。”故而对西北地区历史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古籍部)
2008年6月11日,在图书馆新馆会议室召开了流通特藏支部新党员发展大会。此次大会发展的新党员为流通部张海舰同志。自愿前来参加大会的领导有馆长朱强,副馆长肖珑、聂华,党委委员沈芸芸以及十几位部门群众代表和其他馆员参加。
新党员发展大会由支部组织委员徐惠玲同志主持,大会在庄严的气氛下有序地进行着,首先是入党介绍人季红和杨新运老师介绍了张海舰同志的相关情况,然后新党员本人进行自我陈述,接着本支部党员和其他在场人员对张海舰同志进行自由评议,在场的每个人都积极发言,评议场面十分热烈,其中朱强馆长介绍了自己参加党课理论培训的内容,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收获,发言虽简短精炼,但大家一致认为受到一次党课的教育,受益匪浅。民主党派代表,流通部阎淑华、周慕红老师的发言更是精彩幽默,她们谈到了不同时期发展党员的特点及对张海舰同志各方面的肯定。发言的每个人都客观、实际的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新发展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大家在提到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张海舰同志不足及寄予的期望和今后发展方向。最后大会一致通过同意张海舰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外,发展大会当日正值四川地震一月祭的前一天,会上大家都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及对逝者的哀悼,纷纷表示要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真正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此次新党员发展大会在历经1个半小时后圆满结束。
在此祝贺张海舰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欢迎成为流通特藏支部新成员。
(流通特藏党支部)
----- 会议综述 -----
强强联手,共筑全国人文社科文献保障万里长城
——中国社科院与CASHL举行战略合作签字仪式暨CASHL新主页发布会
2008年4月23日上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与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战略合作签字仪式暨CASHL新主页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何健处长,高教司李晓明处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教授,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杨沛超馆长,CASHL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教授,CASHL管理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葛剑雄馆长,以及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会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主持。
中国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致辞杨光说,文献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人文社科外文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仍然薄弱,所以教育部大力推动CASHL的发展。自2004年启动以来,CASHL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根本”的发展战略,实践“整体建设、共知共享、讲究效益”的发展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有300家成员机构与CASHL签约,个人注册用户两万多人,检索总量超过3000万次,电子资源全文下载120多万篇,手工原文传递突破20万篇,还提供外文图书的校际借阅服务。
CASHL管理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此次开展全面合作,是一次跨系统的合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将整合馆藏资源,为全国教师、研究生和人文社科研究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文献保障。CASHL的新主页“开世览文”,其寓意是“打开世界的窗口,纵览人文社科文献”。它集成了人文社科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和特色资源,向终端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便利更多的社科研究人员纵览各国人文社科文献。杨光承诺:CASHL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平台”,教育部将把CASHL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来不断推进和深化,持续予以支持和投入,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文献保障。
杨沛超在讲话中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愿与外界共享资源,为学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并愿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精诚合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教授讲话
吴志攀教授首先代表北大和CASHL管理中心向与会来宾表达了谢意,吴志攀介绍说建馆于1902年的北大图书馆现有藏书600多万册,现刊7000余种,古籍150万册,是全国高校中馆藏最丰富、设备最先进的大型综合图书馆。教育部将CASHL管理中心设在北大,是对北大的信任,北大对此一直持积极态度,并专门成立了中心办公室,在人员和资源等各个方面提供坚实的保障。在17家CASHL中心馆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共知、共享的文献服务体系。相信CASHL与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强强联合,一定能使人文社科工作者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从而为我国人文社科事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CASHL管理中心副主任葛剑雄教授和肖珑副馆长就CASHL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做了介绍。他们指出,CASHL的近期目标是共享期刊图书等资源,中长期目标是建立共同学科服务体系。今后要拓展资源,高效服务,打造“开世览文”的平台,增加服务投入,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CASHL的口号是:走进教学,融入科研,成为人文社会科学者的书案伙伴。
随后,CASHL管理中心戴龙基主任和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杨沛超馆长签署了战略合作书。杨光司长启动CASHL的新主页。
CASHL管理中心戴龙基主任和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杨沛超馆长签署战略合作书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CASHL管理中心副秘书长关志英女士向与会来宾做了CASHL新主页的介绍和演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力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金明华馆长分别代表用户和用户馆发表感言,对CASHL提供的支持和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CASHL管理中心根据2007年文献传递服务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评估结果,对在2007年CASHL文献传递服务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优秀团队奖,武汉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特别贡献奖,我校图书馆的舒红、王晓梅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先进个人奖。
----- 简 讯 -----
2008年6月3日至5日,应图书馆邀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博士访问了图书馆,以“美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和“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为题做了两场重要报告,并与图书馆讨论相关业务的发展问题。近年来,美国许多重要高校图书馆都在迅速转型并确定新的发展方向。周博士分析了造成这一变革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以及它们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在这场变革中,高校图书馆亦面对一些重大议题,如:大规模数字化和数字资源的保存、数字时代的馆藏建设、数字科学体系(e-science)、数字人文科学体系(e-humanities)、跨学科研究服务、检索功能(discovery)的提升与网上服务、教员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出版、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设备更新、图书馆文化与组织机构革新、人员培训及未来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等,图书馆应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重新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开放网络状态下的今天,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将决定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成功转型和定位。周博士与图书馆相关人员探讨了学术图书馆如何在数字时代进行服务创新,并在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全面数字化 (e-everything)、第二代网络与本科生服务、评估、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图书馆的外展与行销 (Outreach and Marketing)等方面做个案分析和研讨。
周博士还与相关人员就CALIS和CASHL的发展等业务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通过与国外图书馆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国外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为图书馆更好的提供读者服务开拓了思路。
(馆长办公室)
2008年5月14日上午,图书馆工会组织体检者认真听取了由校医院体检中心李华大夫所做的“播种理念 收获健康——北大图书馆2008年体检总结”的健康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处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病,它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谐等方面。
其次对图书馆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图书馆今年参加体检的人数,年龄构成,疾病构成等基本信息。由于图书馆的工作性质,有75.3%的体检者患有咽炎,44.5%的体检者患有鼻炎,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接下来帮助大家认识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些常见疾病:主要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糖等。并对每种疾病的体检指标、产生原因、易引发的疾病进行了形象、生动且具体的说明。
最后,李大夫指出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建议改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控制体重的方法,进行科学健身。最后她提出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获得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出自我调解、自我解压、以宽容的心对待生活,助人为乐等方法。
这次讲座非常成功,不仅为大家传播了医学知识,提出了科学的预防方法,更为我馆的老师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互通有无,携手共赴健康之旅。在5.12四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又弥足珍贵,能够健康的工作、生活更是难能可贵,相信老师们在心系灾区人民安危的同时更会倍加珍视自身的健康,将本次讲座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互相帮助,收获健康。
(图书馆工会)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使青年教职工深入体会改革开放的经验成果,北京大学工会于2008年6月19日下午组织青年教职工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首钢集团参观、学习。图书馆选派了去年年底被评选为优秀青年馆员的几位同志参加了此项活动。该项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首钢集团发展历程,参观首钢集团本部厂区、钢铁生产车间等。参加的优秀青年馆员有:李晓东、黄涛、张海舰、廖三三、张彩珠。
(图书馆工会)
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意识到在大灾难面前,防灾减灾和逃生自救的能力非常重要。为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008年6月18日-20日北京大学图书馆170多名职工在工会的组织下分4批参观了海淀区安全馆。
安全馆内包括交通、治安、消防、地震、水灾、安全生产、人防和医疗卫生八大展区,通过图片、影视、体验等手段展示了平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灾难,真实事件的震撼和冲击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意识。
本次活动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大家通过“4D动感影院”、“地震倾斜小屋”、“烟雾逃生走廊”等项目,身临其境的体验了地震、火灾、海啸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并学会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如何逃生、自救和互救,提高了自防自救的技能。
(馆长办公室)
图书馆主动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如下:
1、出台灾害应急预案
图书馆在2008年6-7月间出台了四份灾害应急预案:
(1)图书馆在发生地震时的应急预案
(2)图书馆发生火警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
(3)图书馆突发漏水事件时的应急预案
(4)图书馆晚上突发停电应急预案
2、更新安全通道标示
在各阅览室醒目位置张贴紧急疏散路线图,指示紧急疏散路线和紧急出口,并落实灾害发生时如何疏导读者逃生、如何避免国家财产的损失等各项规定。
3、全馆消防知识培训
图书馆对全馆工作人员分批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认识图书馆的消防设施并学会使用、认识消防通道
这些安全措施的落实,将图书馆的安全工作提到了重要地位,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有效地保证了图书馆的财产安全和读者的人身安全。
..·°“百年书城世纪行”北大图书馆宣传片制作完成 ..·°
2008年4月,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历史和现状发展的多媒体宣传片——“百年书城世纪行”,在馆长的领导和图书馆各部门的配合下,由多媒体部制作完成。这是我馆首个独立撰稿、拍摄、编辑制作并公开使用的多媒体作品,将用于北大图书馆的对外宣传、新生入馆培训、友好交流等活动。
宣传片共18分钟,片中回顾了北大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历程,对北大图书馆的重要历史时刻做出了真实记录;宣传片着重介绍了北大图书馆的当前发展现状,展现了北大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和数字化、高效的服务,反映了北大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国际交流和未来发展。
该片的成功制作完成丰富了我馆的宣传手段,提升了我馆的服务形象。该片完全自主制作,将来的使用和及时更新都将有可靠的保障。
(多媒体资源部)2008年5月30日下午,北大图书馆乒乓健儿开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与北外同行展开了一场精彩对决。
这场赛事是由北大图书馆老馆长戴龙基老师牵线搭桥发起策划的。接到北外图书馆的挑战后,长年坚持训练的北大图书馆的乒乓球队员们信心十足,虽然要到客场作战,也要力争发挥出自己的十成功力。
比赛当日,双方你来我往,激烈交锋。在首先举行的男单比赛中,北外队棋高不止一招,连下三城,给我方一个下马威。在接下来的女单比赛中,我馆选手不放弃、不抛弃,搬回两城。在最后的双打比赛中,双方平分秋色各取一分。最终北外同行凭借着主场之利,以5:3的总比分取得了胜利。
通过比赛,双方切磋了球技,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大家相约择日再战。届时,我馆将在自己的主场打一个干净漂亮的翻身仗!(左玉波 供稿)
----- 情系灾区 -----
遵照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19日14时28分起全体师生员工默哀3分钟。以表达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悼。
图书馆党委、行政、工会联合发出通知:内部工作同志和可以暂时离开岗位的同志于14时20分到馆南门外集中,面向西南方向肃立,默哀3分钟,确因工作需要不能离开岗位的同志在本岗位默哀3分钟。届时图书馆将提前通知同志们和读者,并使用扩音设备拉响防空警报三分钟。
警报拉响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出奇的宁静,仿佛能够听到每个人心中都在默默地为灾区罹难的同胞们祈福,空气中弥漫着悲伤,哀痛,很多老师流下了泪水,有的更是泣不成声。许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同学也参加了默哀,以表达对罹难同胞的哀悼。
灾区的父老乡亲们啊,你可知道我们的心与你们相连,你们的痛就是我们的痛。罹难的同胞们啊,请放心地走好,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你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还有我们,13亿的同胞来照顾!
(图书馆工会)爱的奉献、心的呼唤,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
——记图书馆抗震救灾捐款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震惊世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灾难,深深牵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灾难发生之后,图书馆的老师们迅速行动起来,5月16日上午,馆工会送走了向四川灾区捐献的第一批捐款,捐款人数222人,捐款数额38059.50元。目前还有不少同志陆续向灾区捐款。图书馆工会正在统计第二批捐款。
灾害无情人有情!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图书馆的老师们积极捐款,有的老师把当天身上带的钱全部掏出来捐了还觉得不够,第二天又从家里带来钱继续捐献。
爱心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很多离退休人员也都打电话来单位询问捐款事宜,系统部退休的董成泰老师在第一时间来馆捐了1000元。流通部贴滋条的临时工小姑娘们和馆里其他临时工一样,他们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也都纷纷到馆工会为灾区群众捐款。
在向灾区献爱心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很多党员通过工会系统捐款后,又主动到馆党委交纳用于支援灾区的特殊党费,有的同志还直接把特殊党费汇到了中央组织部。
我们血脉相连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编目的夏昶和姜发敏两位老师在得知采血车进校后二话不说的就去采血点献血,虽然由于血库已满,没有献成,但是老师们以实际行动为灾区的人民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有老师表示希望能够资助灾区的孤儿上学,几个人共同收养灾区的孤儿……
这是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我们都是中国人,用鲜血凝聚中国的力量点燃生命的希望。我们要对灾区人民说:因为有爱,我们没有放弃;因为有爱,我们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挺起胸膛,众志成城,战胜天灾,重建美好家园。(图书馆工会)
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图书馆编目部的老师们不仅在第一时间积极为灾区的同胞们捐款,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以各种形式去支援灾区。
5.18日编目部的李东明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进行了捐款。张立亚老师去麦德龙采购矿泉水,饼干等整整一车的救援物资,开车送到《北京青年报》和中国联航开设的“爱心航线”直通灾区,这里可以第一时间将这些救命物资送到灾区同胞手中。
5.19日,编目部的姜发敏、徐韶、曾勤、张宁、夏昶等老师在得知张立亚老师的这个快捷通道后,更是凝聚爱心,再次捐款1589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灾区妇女同胞和孩子们购买卫生巾,婴儿米粉和消毒纸巾等物资,热心的张立亚老师再次亲自驱车,将物资直接送往“爱心航线”,以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救援物资送抵灾区。据那里的工作人员称,这些物资明天即5.20日就能到达灾民同胞手中了!
图书馆编目部的老师们,她们心中时刻想着我们的灾区同胞,时刻对自己说:“我要为灾区做点啥!”
(图书馆工会)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难发生后的半个月里,图书馆编目部的老师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最新动态,自发地以捐款、捐物的方式为受灾人民群众提供援助,以自己的爱心行动为灾区人民解难,增强他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继5.19通过《北京青年报》的“爱心航线”为灾区的妇女、儿童送去食品和生活用品之后,老师们积极响应工会倡议。通过各种渠道,又与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赈灾物资接受部门取得联系,利用个人休息时间,收集了上百件衣物和被褥以及其它生活用品,于5.27日中午由3位老师自行驾车亲自送往基金会设置在海淀区的捐赠点。大家一致表示,今后将继续尽个人的绵薄之力,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帮助。
坚强传递信念,团结凝聚力量,爱心超越磨难。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图书馆工会)北大社会学系2005级硕士生周献德于2008年6月13日给我馆保安部写来感谢信,感谢他们不辞劳苦帮助他找到了自己失踪的书包,对他们的耐心与责任心表达了敬意。
(本期编辑:沈芸芸 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