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通 讯
总第36期
二零零一年五月七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编——
我馆新获美国美亚之桥基金会(BRIDGE TO ASIA)大套赠书
据《大公报》3月16日报道:由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古代碑帖拓片展"于3月1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剪彩嘉宾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先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先生,中文大学艺术系系主任苏芳淑女士,北京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叶朗先生,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先生,中大文物馆管理委员会主席利荣森先生,中大文物馆馆长林业强先生。
在开幕式上,戴龙基馆长介绍,从战国开始,碑刻文字逐渐取代了我国最早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成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纪录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载体之一,即使在纸文献大量流传的宋元以后,碑刻文字昭示天下的重要历史作用仍无法替代。戴馆长又指出,两千年来,古老的汉字书法及大批传世书法经典之作主要借助碑帖得以流传。 这回展出的碑帖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拓本,由于宋代以前拓印的碑帖若要离开内地就有所规限,因此本次展览以明清时拓印的拓本为主,共98件。而宋代开始所拓的碑帖则由中文大学提供,共50件。北大的碑帖大都是原印的挂幅,而中大的藏品不少被裱成册页。"中国古代碑帖拓片展"现于中文大学文物馆举行,展期至5月13日。(李雄飞)4月18日至22日,北京地区满蒙文古籍总目提要著录培训班,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阳台山麓的大觉寺开班。北京地区满蒙文古籍总目提要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项目的一部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我馆古籍部李雄飞同志作为满文编辑部的编委参加了本次培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等满蒙文古籍藏量丰富的单位皆派员参加了培训。上述各单位的领导亦应邀出席并参加了培训的全过程。
培训班邀请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聂鸿音、中科院图书馆罗琳副研究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满文编辑部主编、满文专家屈六生先生等就卡片著录、古籍数字化以及满文古籍概述等做了报告。然后,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实际操作,对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尽快制定适合满文古籍特点的著录细则达成了一致意见。 (李雄飞)图书馆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收集人类文明的财富,为广大读者提供知识和精神营养。上千年的文明荟萃其中,无数先哲的思想珍藏于此,图书馆成为知识追求者的圣殿。作为知识的源泉,文明的宝库,图书馆及其馆藏文献应该说是广大读者共同的财富,理应得到读者的珍惜和爱护。但是,极少数人违背公共道德,将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据为己有,或对其进行损毁,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大家的共同谴责。
最近,图书馆又查获两例偷书事件,其中一个是外单位人员,一个是我校某外语系的学生。其中我校某外语系学生为四年级毕业班同学,已经在校接受了近四年的高等教育,在外界看来,应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学识的高素质人才,但该生却将一本外文原版书损毁后据为己有。为教育本人,图书馆按规定对其罚款处理后,已移交该生所在学院,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我们再次谴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呼吁广大读者爱护我们共同的知识财富,共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图书馆文明服务检查小组根据馆务会决定和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倡议,于4月18日、28日对全馆的规范服务、工作环境、清洁卫生、佩戴胸卡等进行了两次检查。
在4月18日的检查中,检查小组认为全馆在工作环境的布置,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等方面较以前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总外借一层大库非常整洁,同时也存在内部工作处有的书架、桌椅尘土极厚,开架借阅有的书架不干净等问题。
在4月28日的抽查表明,全馆在清洁卫生、工作环境等方面,较上次(4月18日)检查有了极大改进。针对上次检查存在的问题,新馆2-4层的同志克服面积大、人流大、书刊流通量大,相对来说清洁卫生不容易做好的困难,挤时间、抽调人员,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书架彻底擦干净,其中流通阅览部尤为突出。编目部则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清洁卫生责任到人,收到明显效果。
根据检查情况,我们再次提请注意:1、佩带胸卡服务;2、不准在门窗上张贴各种通知、广告(特殊情况经办公室批准);3、桌椅及用品未经总务科同意不准在楼道堆放;4、电灯、窗帘、桌椅等损坏应及时向总务科报修。
文明服务检查小组
2001年4月28日说起个别学生,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一年的门卫小庄满脸无奈:"这样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能为自已找到理由,而当他确实理亏的时候,就会说你态度不好"。星期二晚上,当小庄提醒一位在过道里读书的男同学保持安静时,这位同学很不耐烦地吹了一声口哨。当小庄再一次提醒他,根据规定,图书馆里不能吹口哨时,这位同学对门卫的提醒置若罔闻,又挑衅地吹响了口哨。当小庄要求这位同学出示证件时,这位同学不但不配合,还开始责怪门卫态度不好。在双方争执的情况下,这位男生拉来了自已在馆内的10几位同学,叫喊着要打人。后来,在门卫一再忍让和旁人的劝解下,事态得到缓和。然而这位学生的表现却让现场的人无不感到震惊,他口口声声责怪图书馆门卫"态度不好",自已的言行却十分傲慢、恶劣,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丝毫悔意。他的一帮"哥们儿"更是不分是非曲直,助长了他原本就十分嚣张的气焰。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这位同学并没有得任何惩罚,更谈不上认识到自已的错误。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门卫小庄讲出了自己的担忧:"真不知道这样的学生以后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是的,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一名学子,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怎么能做好学问,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将来又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师德建设会刚刚开过,看来,学生的德育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 (学生记者 李春晓)
我馆新获美国美亚之桥基金会(BRIDGE TO ASIA)大套赠书
我馆最近通过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教育部国外赠书转运站获得美国美亚之桥基金会捐赠的大套美国法律丛书,其中包括:
Supreme Court Reporter 164卷
Federal Repoter (1-3 series) 1474卷
Federal Supplement (1-2 series) 1042卷
这三套丛书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判例汇编,另外丛书中还收集了国际贸易法院,区域铁路重组法院,跨地区诉讼法庭等机构的判例,跨度达一百余年(1880-1999)。这些丛书全面反映了美国的法律制度的变迁及法律的执行情况。这三套书的入藏给研究美国法律的师生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预计藏入美国研究中心阅览室。 (陈仲健)3月22日至25日,受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委托,承担北京地区《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文分卷主编任务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筹办的北京地区藏文古籍总目提要著录人员培训班在北京郊区举办。此后,4月18日至22日,承担北京地区满蒙文分卷主编任务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央民族大学也在京郊大觉寺举办满蒙文古籍总目提要著录人员培训班,以此为标志,筹划数年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项目北京地区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筹划工作早在1997年就已开始了,这是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总目》(未完成)之后,又一项浩大的全国性古籍整理工程。1998年5月中旬,由国家民委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古籍办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培训班,在明山丽水的桂林开班,我馆古籍部的李雄飞同志参加了这次培训。此后就是漫长的计划制定、项目经费的申请以及试验阶段(以藏文为试点),特别是经费,直到去年底才初步落实下来。接下来就是项目机构的建立,北京地区分别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央民族大学为四个编辑部的主编单位,并分别签署了工作合同书。今年初,各编辑部开始分别确定本部的编辑人员,并几次召开研讨会。本次这两个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项目以进入实质性阶段。
我馆是一个古籍收藏大户,其中少数民族古籍的藏量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由于缺乏通晓少数民族文字的专业人员,我馆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项目的实施,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使我馆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雄飞)著名学者、中国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对外友好交流协会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冀淑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18日不幸逝世,享年82岁。
先生可以说是将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古籍整理事业中,曾先后参与整理过李盛铎藏书、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潘氏宝礼堂藏书、常熟翁氏藏书、周叔弢藏书、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藏书、郑振铎藏书的工作;还参与编撰了《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目》、《中国版刻图录》、《西谛书目》、《自庄严堪善本书目》等古籍书目;七十年代末期,先生受命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副主编,十余年如一日,潜心书目的编辑整理和善本秘籍的版本鉴定,终于完成了这项大型工程,实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遗愿。
先生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1942年,先生毕业于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此后一直在中学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北京大学复校,先生受聘于北京大学任图书馆馆员。在此期间,参加了李盛铎藏书的整理工作,并在赵万里先生的指导下,编辑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为我馆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生是古籍版本目录学专家,一生致力于古籍版本学和文献目录学的研究,她的《谈谈版刻中的刻工问题》等文章,对善本书的鉴定和古籍文献目录的研究都有巨大贡献。她淡薄名利,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奖掖后学。她把"为学不作媚时语,实践方能出真知"作为做人和治学的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先生走了,但她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后人! (李雄飞)近年来报纸数量增加很快,特别是中文报订购品种及每份张数都增加了许多,从而造成合订本数量剧增,报库架位紧张,414室报库目前则已面临楼板承重的安全问题。为此,今年3月13日,由武振江馆长召集并主持了有参考咨询部、编目部报刊采访人员及期刊阅览部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各方面人员就中外文报纸的订购、保存及过报剔除问题,达成共识。总的原则是,解放思想,打破北大图书馆必须"订购多而全,收藏不间断"的传统观念,少有读者问津的品种坚决砍掉;只有短期利用价值的品种,不再送装,保留1-2年后处理;相应品种的过报也予以剔除。少数读者需要时可建议到国家图书馆查阅;能够通过网络查询的,尽可能创造网上查询的条件。根据联席会议精神及戴馆长对会议讨论纪要的批示,期刊阅览部对中文报纸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并于3月28日,再次召开有武振江馆长、部门主任及419室工作人员参加的讨论会。会上,将馆藏全部中文过报及2001年正在订购的现报逐一进行了讨论,提出几点处理原则,列出细目,经反复斟酌确定后,报馆里再次审核后执行。
处理原则及方案确定下来之后,部门对中文过报库的布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将一些已停订、读者使用率很低又无保留价值因而决定剔除的合订本过报运往六层主库存放,(为尽可能发挥其作用,暂不处理,继续保留一段时间,实行闭架借阅,观察读者使用情况,再做最后处理)。腾出六、七层北辅助库,存放(两年以上)长期保存的报纸,开架阅览。414室报库为近期报库,专门摆放当年过月及两年以内(包括精装、简装及打捆不装)的报纸,开架阅览。长期保存的精装报两年后转移至北辅助库;简装或不装报到期下架处理。
倒库工作由保安部协助、本部门轮流派人完成。大部分过报需要从414室和七层辅助库运往六层主库及辅助库。由于大库里的电梯不能用,运往六层主库的报纸仍采取打开大库中央楼板传递的办法进行,运往六层辅助库的报纸则经楼梯传递。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及工作人员管理,决定趁此次倒库的机会,将开架过报由原来的按报名笔划排架改为按汉语拼音排架。由于剔除后保留下来的报纸品种减少了许多,测算好架位,重新排序,贴上标识,对号入座,这项调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倒库工作自4月9日至19日,共进行了9天,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胜利完成任务。
调整后的保留报库,按目前的报纸增长幅度,可保证10年之内不倒库;近期报库则可将目前订购的所有近期报纸摆放上架(原先由于架位紧张,一些短期保留不准备做精装的报纸下架后无处摆放继续提供一段时间阅览),并可适当增订一些时效性强、短期保存的报纸品种。
倒库结束后,我们将报纸处理方案及报库布局调整情况列成详细一览表公布在阅览室,方便读者查询。 (期刊阅览部)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塑像揭幕仪式于2001年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举行。北京大学校领导郝斌、何芳川,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冯友兰先生的亲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哲学系师生代表,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近百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冯友兰先生铜像是由南京大学教授北大校友吴为山先生雕塑并捐赠,塑像形神兼备,艺术地再现了大师睿智深邃的哲学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