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讯 总第12期 1998年1月20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主编——
“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 会议在美国圣迭戈召开
图书馆和历史系联合举办《纪念罗荣渠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 《罗荣渠学术成果与书法艺术展》
人事动态
参加'97丹麦哥本哈根国际图联第63届大会随感
国际图联第63届大会于1997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丹麦首 都哥本哈根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图书馆员代表约三千人,分 别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这次参会人数和国别数为历次大会 之最,其中从发展中国家来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打破了历次会 议的记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97丹麦国际图联大会组委会启 用了丹麦政府的Danida Grant(丹尼达资助)项目。该资助项目 为全世界170多位从发展中国家来的图书馆员提供了往返机票 费、旅馆住宿费、会议专车费以及10天的会议伙食补助费。全 世界有600多位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员向该项目提出了申请经 过丹麦旧委会的几轮筛选,最后获得批准的只有170多人,中 国大陆有9人,而经过本人申请而获得批准,享受此项目的资 助,由此才使得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员“免费”出席这 次盛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图书馆、信息对人类的发展”。几 天的会议进展顺利,我主要参加了大学图书馆专业讨论组的会 议,这次大学图书馆专业讨论组的主题是有关大学图书馆经费、 预算等方面的问题。我还抽时间参加了其他一些专题的讨论, 如互联网与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效资源等等。 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我们中国图书馆员代表(由中国 图书馆协会发起)向大会递交了一个提案,要求将中文作为国 际图联的工作语言(目前的工作语言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德语和俄语)。国际图联主席在大会上宣读了该提案,并决定 将该提案交给国际图联执委会作进一步的磋商。这不仅是国际 图联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说明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在全世界图 书馆界的影响力。
在本次大会举行的换届选举中,我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 蓓欣女士被再次选入国际图联执委会。新上任的国际图联主席 是法国的Mme. Christine Deschamps女士。
会务组安排代表们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如公共图书 馆、大学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各种专业图书馆,其中科技大 学图书馆使用的远程电视会议让人耳目一新。会议后,我们每 个享受资助参会的馆员向97国际图联组委会递交了一份2—4页 的英文报告。
丹麦是一个税收高、福利好的国家,图书馆的经费相当充 足,图书馆的设备、条件以及图书馆员的素质都不错。这次, 我们有机会亲眼看北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使我们找到了 差距,看到了不足。我们应大力宣传图书馆事业,提高图书馆 员的素质,使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
另外,1998年第64届国际图联大会将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召开,1999年的第65届国际图联大会将在泰国的曼谷召开;20 00年的第66届国际图联大会将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召开……。 据说本届离任的黑人主席伍德活兹先生提议应该设立专项“主 席基金”,专门为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员解决参加国际图联大 会的费用问题,此提议正在讨论之中,估计不久将付之实施, 也希望大家密切注视这一动态,争取获得信息参加会议。 (田开芳)
出席OCLC第十五届研究图书馆馆长会议情况及感想
1997年3月10日至12日,我应美国OCLC亚太服务部王行仁 先生的邀请,赴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出席OCLC第十五届研 究图书馆馆长会议。现将这次会议情况作一简略汇报。
一、背景介绍
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简称OCLC)成立于1971年,起初是由俄亥俄州几个大学图书馆 为利用国会图书馆发行的机读目录数据开展馆际合作编目而建 立起来的(当时名为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后逐渐发展为 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服务中心,现有书目记录4000多万条, 全世界有23000多个图书馆利用其数据进行联机合作编目。OCLC 的亚太服务部还开发了专用于处理中、日、韩文书籍的CJK汉 字系统,主要的用户是美国的东亚馆,以及一些日本、香港、 台湾的图书馆,在中国大陆尚未有一家图书馆真正利用其联机 系统进行中文书刊的编目工作(主要原因一是汉字编码和记录 格式不一致,二是费用相对较高)。
近几年来,适应信息新技术的发展,OCLC在继续加强对图 书馆书目服务的同时,开始推出一系列面向最终用户的文献服 务项目,如First Search,Electronic Collections Online等,正在发展 为全球综合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尽管OCLC的年收入在持续上升,但它一直是一个非赢利性 的组织,且很注重维护这一形象。故自1983年起,它每年拿出 钱来,邀请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成员馆到其总部开会, 交流各自的经验及对图书馆发展的看法,借以了解用户的需求, 制订发展战略,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或推出其新的产品和服务, 进行广告宣传。由于它有很多的国外用户,故每年也会邀请一 些外国图书馆的代表参加。
OCLC亚太服务部的主任王行仁先生是美籍华人,近年来致 力于在中国大陆推销其产品和服务,去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 期间成立了“OCLC清华大学服务中心”,将First Search引入国内。 因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去年6月即应邀出席了第十四届会议。 今年王行仁先生则同时邀请了清华和北大的各一名馆长,是故 我有此机会出席这次会议,并访问了慕名已久的OCLC总部。
二、会议概况
出席本次会议的美国国内代表有80多人,国外代表40多人。 在国外代表中,来自亚太地区的代表共有13人。 会上由OCLC总裁Wayne Smith博士报告了OCLC的上年业绩 及近期计划,另有五个人作了主题发言,分别是:
● 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Gordon Gee所作的“大学的未来: 问题与对策”;
● IBM公司Internet技术战略首脑Lee Caldwell所作的 “信息技术在学术界和图书馆的应用:益处和阻碍”;
● 弗吉尼亚大学副校长和首席信息官Polly McLure所作的 “大学教育和学习中的技术—从技术观点看其益处和障碍”;
● OCLC 负责销售和国际事务的副总裁Phyllis Spies所作 的“2000年以后:支持电子化的学术活动和研究图书馆”;
● 欧洲委员会高级行政官员、电子出版及图书馆部负责人 Ariane Iljon所作的“国际合作前瞻”。 会议由本届用户委员会主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馆 长 James Neal 作了总结,就研究图书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 展方向,以及OCLC提出的发展战略应如何反应等谈了一些看法。 会议期间,OCLC在其总部大厅内展示了它新推出的数据库产品 和软件产品以及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包括First Search,Electronic Collections Online, OCLC SiteSearch, WebZ Client,等等。第一次到 OCLC总部的与会者还由专人引领参观了其总部大楼内的两层主 机房、用户测试新软件的实验室及OCLC自己的一天24小时开放 的图书馆。
会议第三天上午, OCLC专门向国际代表介绍了新产品及 服务,下午则分大区进行交流,我们亚太区的13名代表在一起 交流了各自在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进展和 展望。三、出席会议的主要收获 1.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学术界面 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 Internet 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信息技术 大量涌现,宽带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电 子数据交换、数据高倍压缩…正在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数字化 的时代,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都因此而发生着深刻的 变革,电子出版、电子货币结算、网上购物、远程诊疗、交互 式电视节目点播等等逐渐变成现实。学术界也不例外,计算机 协同工作和研究、分布式远程教学、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 乃至虚拟大学都已出现,从而给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管理 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举例来说,信息新技术的应用改进了教 与学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了费用,使得一些名牌大学可以突破 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招收和培养更多的学生,而非名牌学校的 招生就会受到影响,以致于发生生存危机,竞争将愈加激烈。 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有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研 究、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在这些新的变化面前,高等学校的人 才培养目标、招生和教学的组织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发表和 评价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重新探讨和研究,作出相应的变革。
2.世界各国图书馆界纷纷采取对策,紧跟信息新技术的潮 流国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传递的部门,实际上处在这一变革大潮 的前沿,并已充分认识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性。综观 全球,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各国图书 馆界尽管都面临经费短缺和书价上涨的矛盾,依然纷纷制订信 息化对策,投入巨资,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尽快 把馆藏资源数字化,提供网上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只有 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在信息数字化的浪潮中,各国又呈现不 同的发展模式。美国是以民间性的联盟和区域间的合作为主, 加上各种商家的介入,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搞得热热闹 闹、沸沸扬扬,例如中西部地区Big Ten的CIC联盟,实施了“ 电子图书馆计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华盛顿地区、弗吉尼 亚州、宾西法尼亚州均有自行组织的文献资源共享网络计划; OhioLink在资源共享方面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以国会图书馆 为首的数字图书馆协会(Digital Library Association)将在协调和制定 标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欧洲则以欧共体为核心积极开展跨 国的合作项目,已经有51个项目投入实施,投资7200万美元, 有15个国家的200个机构参与,在多语言处理和表达、多种文献 的数字化标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澳大利亚、新加坡系由政府 支持开展信息资源网络化计划。日本、韩国则是由企业和学术 机构合作来进行。
3.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迎头赶上
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文献信息数字 化、网络化方面的步子还不快,投入也很少,因而处于相当落 后的状态。我国至今尚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仍然处在各自分散孤立发展的状态,文献资源收集的重 复缺漏、服务供应手段的低效落后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 识到,对信息资源的掌握、控制、开发、利用能力已成为衡量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加 快速度迎头赶上,在21世纪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 利的地位。在这方面首先是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尽管我国 已经制定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纲要,我国领导人也多次提出加快 信息化的要求,但在不少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观念中,仍然存在 着重硬件、轻软件,重通信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 体系建设的状况,对于拿出一些投资用于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 设总是不太乐意、不太情愿。其次是要改变我国部门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的状况。目前几乎各大图书情报系统都制订了文献资 源网络建设的规划,并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的投资,但互相 之间没有协调和分工,搞不好就会形成新的重复建设。第三是 要转变图书情报工作者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观念 与心态,如重保存轻利用,重印刷型文献收集、轻电子文献收 集,口头上赞成资源共享、实际上不愿意拿出去与别人分享, 等等。只要我们观念对头、认识一致、方法步骤得当,加上必 要的经费支持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体系的建立将会计 日程功。 (朱 强)
“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会议 在美国圣迭戈召开
1997年6月23日至25日,来自环太平洋8个国家和地区的12 个领先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代表在濒临西太平洋的美丽城市 圣迭戈相聚,共同探讨建立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 (Pacific Rim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简称PRDLA) 的有关事宜。 中国大陆的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赵燕群、北京大学图书馆 副馆长朱强应邀分别代表各自的机构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东道主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 (UCSD) 负责信息的助理副校长兼图书馆总馆长 Gerald Lowell 博士。 他在会上首先讲了发起这次会议的缘起。近几年来,加大圣迭 戈分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发展国际性双边合作,致力于数字图 书馆的开发,因为在过去二三十年来,环太平洋地区的知识量 呈爆炸性的增长,以致于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单靠自己的力量 来收集、处理和提供如此巨量的文献信息,必须走合作、资源 共享的道路。而建立一个超越政治、语言和技术藩蓠的由本地 区一些主要图书馆组成的联盟,是加强各馆的馆藏资源、进行 学术信息交流最经济有效和便利的途径。他表示相信:“通过 合作协议的形式来促进成员之间广泛的资源共享,联盟将对东 西方之间知识信息的交流和互相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议还邀请UCSD校长Robert C. Dynes博士,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Richard E. Feiberg教授以及该校超 级计算中心主任Sydney Karin教授分别作了演讲,表达了他们 对于未来、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理念和展望,使与会代表深受 启发。 随后,与会代表围绕着建立联盟有关的组织问题、技术问 题、经费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同意建立 这样一个联盟,并在下列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1 关于联盟的成员 经过会后确认,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创始成员包括 (以英文名为序):中央研究院(台北);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图书 馆(堪培拉);墨西哥大学图书馆(墨西哥城);庆应大学图书馆 (东京);国立新加坡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不列颠哥 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温哥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 馆;圣迭戈分校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 (西雅图);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 目前成员馆只限于上述单位,但联盟的合作项目可以吸收 非成员参加,只要不违背联盟的宗旨。 加大圣迭戈分校图书馆作为首任协调员负责组织联盟的各 项活动,包括寻求经费资助。
2 关于联盟的宗旨 联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途径来促进各成员馆的用户 对于学术研究资料的存取利用。为此,各成员馆均认识到需要 在以下方面精诚合作:
● 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集中用于环太平洋地区少数 领先图书馆的合作项目;
● 鼓励联盟的成员之间达成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自行 开展合作项目;
● 寻求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支持联盟的活动。3 关于联盟的运作 联盟尽量避免任何官僚化的运用方式,也免交会费; 成员们也力求避免空泛的话题和繁复的委员会结构; 成员们同意先从实验性的项目开始,从中取得经验,再逐 步推进,而不是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先进行费时费力的冗长的 计划; 成员们将谅解把联盟保持在一个小规模上,以使联盟能维 持高的效率。
4 联盟将开展以下方面的活动
● 公布一个包含联盟所有成员Home Page的Web页面;
● 提供对Z39.50协议的支持;
● 创建一个馆藏联合目录;
● 交换馆员;
● 开展合作保护馆藏项目;
● 开展合作数字化项目;
● 交换多余的复本书刊;
● 支持期刊文章的联机传递;
● 提供对于本地联机数据库的远程访问;
● 在其它地点设立数据库镜像;
● 通过馆际互借支持印刷型文献的传递;
● 通过数字化支持印刷型文献的联机传递;
● 寻求资金支持成员馆的各种活动;
● 共享设备资源;
● 对其它成员提供 Internet 连接支持;
● 促进基于某一主题或学科的合作,例如对东亚期刊 或对某方面研究资料的数字化转换或保存;
● 建立一个封闭的 Listserv 以便成员馆之间实现快 速、直接的电子通信;
● 在改变学术出版的程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通过创建“试验田”及采用新一代 Internet 来推 进虚拟图书馆计划;
● 与供应商配合开展有关的硬软件开发。 联盟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Listserv,正由UCSD牵头申请经 费资助,并进行首批试验性文献资料数字化的规划工作。
(朱 强)Ariel—网上文献传递服务
信息咨询部已开通一项全新的服务项目——Ariel网上文 献传递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为全校教师和博士生把在 国内找不到的文章从国外直接传递过来。
Ariel的基本功能相当于网上传真,通过计算机和扫描仪 来进行,但效果要比传真更好。我们目前的国际合作伙伴有: 美国匹茨保大学、圣地亚哥大学、俄勒冈大学、台湾大学和香 港大学等。
读者只需要将所希望查询的文献的篇名及出处提供给我们, 我们就会将之通过网络传真给有关的协议学校。对方会在最短 的时间内把原文传递回来。 (田开芳)
APTLIN 通过了专家验收和技术鉴定
APTLIN 是“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的简称。 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NCFC网络应用专项项目。该 项目由科学院图书馆(A),北京大学图书馆(P),清华大学图 书馆(T)自动化部的同志合作完成;实现了异构系统(机型、操 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软件不同)间资源的共享, 主要是联机共享编目、公共目录和信息查询及馆际互借。研制 者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结构,Internet 网上的重要工具 如WWW,CGI等先进技术。
1996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NCFC管理 委员会主任胡启恒,北大校长陈佳洱,基金委副主任周炳琨等 20名专家的验收。1997年10月在科学院又进一步召开了由NCFC 网络应用专家组组长王行刚等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会。会上北 大孙辨华同志代表APTLIN做了研制与技术报告,科学院沈英同 志做了近一年来运行情况的报告,清华安树兰同志做了进一步 研制设想的报告。
专家们进行了实际测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验收组认为 NCFC网络应用专项项目“各项主要研究开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详见《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年增刊)。鉴定会 认为“APTLIN是我国第一个在高速网上投入运行服务的书目文 献共享系统,研制开发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丰富了我国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应用软件,具 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上述部分情况已在“计算机世界”1997年11月24日A版上 有报导。 (孙辨华)
我馆网络信息小组成立
12月1日,由谢琴芳副馆长主持召开馆网络信息小组会议, 除古籍部外各业务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在当前形 势下成立网络信息小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该小组的工 作任务、目标和实施步骤,并且明确了网络信息小组与个人、 部门和馆之间的关系。
经过讨论,确定了小组的中、英文名称,分别为网络信息 小组和简称NNSG。
对信息的处理是图书情报界的专长,北大图书馆作为“211 工程”文献保障体系的牵头单位,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图书馆业 务又是网络技术内行的骨干力量。但是图书馆现状,存在一定 的差距。这次网络信息小组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网络服务水 平,使信息渠道畅通,信息发布及时,为全面提高网络服务水 平提供了组织保证。因此,这一小组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战略意义。
网络信息小组是为适应网络发展而设立的工作小组。其任 务是负责网络信息服务建设。其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使本馆 网络服务水平达到全国高校图书馆领先水平,世界图书馆一流 水平。
我馆的网络信息建设拟分三步走:
1.从现在—98年3.4月为启动阶段。对各部门信息员进行 适当培训;信息员开始对本部门的情况进行调研,考虑本部门 在网上服务的可能性;提供本部门新增服务项目,核对现有中 英文 HomePage 相应部分。
2.98年5月—98年暑假结束为过渡阶段。信息员逐步过渡 到担负网络导航和服务的某些具体任务或实际工作,包括资源 评估,专题服务,用户服务,技术实现等。
3.98年秋季开学以后为运行阶段。网络信息小组正式开展 工作。
网络信息小组已为信息员建立了个人 E-mail 帐号,建立 mailing list 供组内交流。该小组由谢琴芳副馆长直接领导, 自动化部蔡惠斌老师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活动方式除不定期 召开小组会,更注重利用 E-mail 工具进行技术交流。 大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小组 刚刚成立,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馆领导和各部门的大 力支持。
网络信息小组成员包括:谢琴芳、蔡惠斌、张宇红、张春 红、冯继红、张海涛、张立亚、何峻、付蔚、刘桂兰、何朝晖。 (张海涛整理)
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国际性“文化链”网络成员
“文化链”(Culturelink,http://www.culturelink.hr)是一个旨 在开展文化发展领域研究与合作的世界性网络之网络。1989年 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ESCO,http://www.unesco.org)和欧盟 (Council of Europe,http://www.coe.fr)在巴黎召开了“文化发展 与合作区域性网络国际顾问代表会议”。根据会议的建议,会 后成立了Culturelink。Culturelink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资助, 其核心是设在克罗地亚萨各勒布市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 (IRMO)。该网络刚成立时有25个成员,现已超过1000个。成员 们主要是那些致力于文化发展和国际合作的研究、信息和文献 中心。
成立Culturelink的目的在于:加强和扩大成员之间的不间断 的信息交流,这些信息涉及成员所开展的工作、研究、会议及 出版物;收集、处理和分发有关文化发展、文化政策和文化生 活的信息;鼓励联合研究和其它旨在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努力。
Culturelink开展的活动包括:
推动区域间的文化发展、文化政策方面的研究计划和研究 项目,包括文化特征、大众传媒、通信技术和文化合作等计划。
建设一个文献中心和文化发展数据库,以使关于文化发展、 文化政策和文化生活的信息能为该网络的所有成员获取和利用。 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使Culturelink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链—一个 进行文化交流的高效网络。
出版名为《CULTURELINK》的通讯。
Culturelink对所有涉足文化发展和合作的网络和组织提供开 放的成员资格,他们有发表其活动结果、获取世界范围内文化 发展最新动向的机会。那些文化行业的出版商和其它机构还有 通报其出版物、影片、戏剧产品、音像资料、文化技术装备等 信息的机会。
1997年,韩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UNESCO 支持下,根据与IRMO达成的协议建立了“文化链”的亚太地 区中心APRCCN。APRCCN旨在:鼓励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心 文化发展的机构之间的研究与合作信息的交流;加强本地区对 Culturelink的参与和促进文化发展领域在地区、地区间和国际层 面上的合作研究。APRCCN的活动涉及:收集、处理、再生产、 交换和分发本地区文化发展方面的数据;通过其快讯和万维网 站以及其它方式向成员们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地区内的聚会、 活动和联合研究项目以促进本地区的文化发展。
APRCCN的成员包括亚太地区各国的全国性组织、研究机 构和协会、国际性的非政府政府组织、国际性的国家组织和政 府间的组织。APRCCN的成员也是Culturelink的成员,有权获得 APRCCN中心发表的资料和应邀参加由APRCCN中心组织的会 议和活动,也有义务提供本机构及所在国的有关信息。
设在国家教委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是APRCCN 的成员。受其指派,北京大学图书馆代表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文 化发展研究机构之一近期加入了该网络。北京大学图书馆欢迎 各相关单位提供有关文化发展方面的活动、会议、出版等信息, 以便进行交流。
联系人:朱 强
地址:北京大学图书馆
邮编:100871
电话:62759055
电子邮件:zq@lib.pku.edu.cn (朱 强)新馆工程进展
百年校庆日益临近,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各项工作, 新图书馆工程已成为北大百年校庆的重中之重。97年年底,校 领导召集了新馆工程项目部中建一局四公司和帕克监理公司负 责人开会,强调新图书馆是校庆活动的重要场所,要在确保工 程质量达市优标准的前提下,于98年三月底前完成外檐工程, 为下一阶段的绿化创造条件。目前新馆工程已进入室内装修阶 段,进度情况如下:
①主楼1—4层F/6—9轴、石材 、铝合金、面砖及石英 漆涂料进行三方联合验收,并通过验收。
②主楼及南、北配楼屋面铺瓦基本完成。
③在主楼做了吊顶样板,确定了矿棉吸音板及龙骨型式。
④主楼1—4层经学校验收后,于1997年12月中供暖,5— 6层玻璃幕墙也已完工。
⑤各层厕所排水管及地面防水已完成,准备做包括卫生 洁具在内全套装修样板。
⑥电气工程进行了吊顶内干管敷设,墙内电源插座及报 警按钮管盒、综合布线等项安装工程。
另外春节后将要进行二次装修工程,东门头工程和新旧馆 连接工程。由于大屋顶的制作工艺难度较大,鸱尾瓦件一直未 安装,使得脚手架不能拆掉。 学校基建处和工程监理部门要求施工单位,要从组织上、 技术上加强管理,把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到底,要使北大图书馆 新馆工程朝着双优工程努力。 (李东明)新馆家俱样品展出组织群众和专家评选
我馆自97年10月份开始进行家俱招标工作以来,本着“坚 固、耐用、舒适、美观”的原则,采用“公开、公正、透明” 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标。经过考察和层层筛选确定了制作样品的 厂家。按计划各厂家已于97年12月31日之前把各类家俱样品和 用材(样品)及密封报价单送至我馆。
据初步观察,这次各厂制作家俱样品有以下特点: 第一,各厂都很重视,有的厂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设计, 有的厂家派人到新馆现场考察设计,力求家俱式样适合现场要 求。有的厂家为满足北大图书馆提出的“在无与人管理的情况 下,又不让少数读者长期自锁占用书包柜”的特殊要求,组织 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不少厂家把此 次投标北大新馆家俱作为本厂产品上新台阶的契机,力求通过 投标提高本厂产品的档次。 第二,各厂都不甘落后。俗话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货”,各厂家陆续把样品送到我馆在大厅展出后,有的厂家就 发现了本厂样品在某些方面与别厂的差距,并立即改进。 第三,送来的样品多于规定的数量。原规定每种家俱每家 只作一件样品,实际上不少厂家每种家俱都送来多件样品提供 选择。 第四,各厂家对我馆这种公开、透明的招标方式均表示赞 扬。有的厂长讲,他们从未见过象北大图书馆这样如此正规、 严肃的招标工作。有的厂长讲,参加这样的招标活动,即使没 有中标,也心服口服,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新馆家俱招标委员会于98年1月4日至9日,组织全馆职工、 离退休老干部、读者、学校职能部门领导、新馆设计和施工单 位的技术人员共约700余人,对家俱样品进行参观评选。参观的 同志从颜色、式样、实用性等诸方面对样品进行评比,留下了 许多宝贵意见。为了公平竞争,展出的样品均不标明厂家,大 家按编号,对各类家俱填表评选。图书馆职工根据自己的经验, 对样品进行全面评选,而读者最关心的是阅览桌和椅子。有不 少读者异常兴奋,从10多种阅览桌和近30种阅览椅中挑选自己 喜欢的样品。有的同志评选后充分肯定了这种让管理者和使用 者直接参与挑选家俱样品的作法,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 1月9日招标委员会请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学会所属的图书馆 建设与设备研究组的六位老专家、老馆长来馆对家俱样品进行 评选。这些同志经验丰富,对图书馆家俱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他们当中,有些老同志已经在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已经成为 图书馆家俱方面的专家。大家以极其负责的精神,对各类样品 一一仔细观察,从质地、式样、用材及是否便于使用和管理等 方面进行深入的鉴别和评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专家们 在充分肯定招标工作的同时,对部分家俱样品,尤其是对椅子 样品还不太满意。他们认为,除了“坚固、耐用、舒适、美观 ”外,作为图书馆家俱,尤其是北大图书馆的家俱,必须具有 更高的要求,具有融北大特色和文化气息于一体,面向二十一 世纪世界高校图书馆的一流水平。
招标委员会下一步要充分综合分析大家的意见,必要时请 专业设计研究单位结合各层布局,对相关家俱进行协调设计, 精益求精地做好招标和订购工作,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武振江)
我馆“第四次文明服务活动”总结
自1997年11月24日,我馆的“第四次文明服务活动”开始 举行。这次活动我馆本着务实、讲求实效的精神,开展了一系 列的读者服务活动,为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创造了更 加方便的条件。 首先,我馆开通了Science电子版免费上网服务。Science 是美国出版的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权威性刊物,此次文明服 务活动期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和 中国科学院联合引进的Science杂志电子版中国服务器设在了 我馆,这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个大型电子版杂志,它不仅 为本校师生,而且为全国的科研工作者检索这一刊物提供了方 便、快捷的途径。 其次,我馆的借还书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实现计算机管 理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我馆自行研制、开发的 这套图书馆管理系统在采访、编目等项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管 理后,日前又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借还书,这使我馆的自动化水 平又大大提高了一步。借还书实现计算机管理后不仅缩短了读 者办理借还书手续的时间,而且也使预约借书服务得以实施。 第三,开办了系列讲座。图书馆的新馆工程和图书馆新的 服务手段都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为使图书馆新馆中的服务 体系更加合理,新的服务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读者 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馆举办了系列讲座, 在所举办的讲座中,读者踊跃参加,尤其是有关新馆和Internet 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在以往几次文明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服 务措施,比如:增设了“读者新书推荐卡”,免费检索部分光 盘,长时间开放的阅览室不断增加。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 方便了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邹 明)
'98“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国际研讨会筹备进展
1998年10月新馆开馆之际,我馆将举办题为“21世纪大学 图书馆的新使命”的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为办好此次会议, 我馆专门成立了大会组委会,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 会议规模初步定为150人,国内外代表各半。国外代表由以美 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务长兼图书馆馆长景懿萍女士为主席的国 际组委会协助邀请,目前已邀请到包括北美、欧洲、大洋洲、 亚洲在内的国际图书情报专家69名。国内代表由组委会学术组 负责邀请,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种是向国内图书情报界的知 名专家学者发出邀请,目前已向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 图书馆馆长、重点大学的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及其他知名的专家 学者发出邀请函60封;另一种方式是向全国高校图书馆人征文, 对征文作者经过筛选后确定参会代表,目前已在《大学图书馆 学报》上两次刊登大会征文启事、向全国各重要大学图书馆寄 发征文启事120份。专家答复邀请的截止日期是去年12月底,征 文的截止日期是今年1月底,组委会正在陆续收到回函。截止1 月15日,共收到回执和论文摘要68份。 除邀请代表之外,其他准备工作亦在进行之中。组委会成 员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将这次大会开成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 盛会,向百年校庆、新馆落成献礼。 (何朝晖)
图书馆和历史系联合举办《纪念罗荣渠诞辰七十周 年座谈会》、《罗荣渠学术成果与书法艺术展》
罗荣渠教授(1927—1996)于1956年到北大历史系工作,40 年来一直在史学这一古老园地里默默耕耘,无论是教学,还是 科研都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开拓了“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 这一富有学术与思想价值的跨学科课题,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研 究的理论基础。为了纪念罗荣渠教授诞辰七十周年,由北大图 书馆、中国史学会、北大历史系、北大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 心、北京大学文库联合举办《纪念罗荣渠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 同时举办了《罗荣渠学术成果与书法艺术展》。
在座谈会上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教授、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赵宝煦教授、北大副校长何芳川教授等30多位著名学者分别发 言,高度评价了罗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和为学术事业的奉献精 神,以及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优良学术品德。与会 的同学们感慨地说:“参加这个座谈会不啻是新学年开始之际 接受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的最生动的一课。”
会后参观了《罗荣渠学术成果与书法艺术展》,他生前曾 任北大燕园书画协会会长,此次展览展出他近50幅书法作品, 笔力遒劲,潇洒飘逸,深得参观者的称赞。展览共展出八天。 1800多名师生参观展览,许多人在留言薄上留下了感人肺腑的 话语。有一位学生留言说:“罗老师的生命中有一种不朽的东 西,他清卓挺拨的人格,死而后已的精神和真正深刻独到的 眼光,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种震撼!”罗荣渠永远活在 我们心中! (周家珍整理)
生物化学阅览室清点书库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及刊名变迁等原因,我馆生物化 学阅览室两层书库所存放的部分期刊、书籍存在着排放不规则、 不利于读者查询等问题,为方便读者,并为迁入新馆作准备, 318室的工作人员用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对两层书库进行了彻底 的整理。
一层存放西文过刊,对该层的清理,主要是将两层目录卡 片加以对照,确保期刊与目录一致,按字母顺序统一排架,以 便于管理和读者查找。同时清点复本,1940年以前的生物期刊 基本上都应纳入本馆大库,但为了方便读者,在清点时如发现 复本,便将复本上架供读者利用。个别应入大库的期刊因某种 特殊原因未入的重新归架,卡片销帐的重新登帐。
二层书库存放新、旧号外文书及一部分日、俄文过刊。对 变化不大的旧号书按皮号密集排架;对使用频率较低的日文新、 旧号图书从二层书库转移到了小阅览室;对西文新书与日文、 俄文过刊按新的分类体系重新整理布局,适当留空。使用频率 较高的丛书与多卷书设专架排列,如有机合成、酶学方法等。
由于书库空间有限,剩余空架不多,书库冬冷夏热,再加 上一些旧刊退大库的复本重新加入,给书库整理带来了很多困 难,并且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在组长周黎丽的带领下,大家发 扬协作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清点工作,共清点西 文、日文、俄文期刊1200多种,4万余册,新旧号西文书5万余 册,并且根据整理结果重新清点打印出目录卡片,在迁入新馆 前彻底解决了自1978年以来积累下来的问题。 (周黎丽)
简 讯
自从我馆《致校友的一封信》于1997年5月4日校庆前后发 放给各地校友之后,已陆续收到热心校友的来函和赠款,截止 到1997年12月31日,赠款金额已达三千柒百元人民币。赠款名 单如下:
姓名 系别 金额(人民币)
罗爱琴 教育系 1000.00
林国奎 经济系 200.00
陈成书 法律系 300.00
钟 文 中文系 1000.00
袁德赞 原西南联大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00.00
战秀清 100.00
周小燕 生物系 1000.00
白小燕 图书馆 1600.00
此外,北京大学杭州校友会表示要向母校新图书馆捐赠一 幅黄扬木雕。 (宋 丹)附:致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您好: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以自己曾是北大人而骄傲,然而, 我们更不应忘记,北大也永远以您——杰出的北大校友而自豪。 众所周知,没有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就将彻底改写,同样, 没有藏书丰富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也将不能真正成为北大。 遥想当年,我们都曾在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漫游过,而今天 再次回到这里,我们也并不难发现自己成长的足迹,找到当年 自己青春的身影,……
1998年,我们的母校即将迎来辉煌的百年华诞,与此同时, 在李嘉诚先生资助和国家教委支持下,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的图 书馆即将落成。在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在北大以努力创 建世界一流高等学府为己任之时,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努力 以超前的眼光来建设新馆,为北大迈向下一个更加辉煌的百年 更好地铺路搭挢。
建成后的新馆,规模上将是亚洲高校第一大馆,无论是硬 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也都应是世界一流的。然而,在建设过 程中,我们遇到了建设经费不足的困难,因此衷心希望您—— 关心母校建设事业的校友,伸出您有力的援助之手,和我们同 心协力,共度难关。捐赠形式不拘一格,捐款、捐物均可;可 以以您个人的名义捐赠,也可以是一班、一级或一专业的集体 捐赠,也可以是企业团体的捐赠。捐赠获得的资金的使用将完 全公开,于1998年校庆期间,公布捐赠情况和使用情况。对于 每一位捐赠者,捐赠不论多少,母校的全体师生都将永远感谢 您。为表彰您对北大的拳拳爱校之情,我们将采取以下不同方 式以为纪念:
1.为捐赠者在捐赠实物上做纪念标志
2.向捐赠者颁布纪念状和纪念品
3.出一册损赠者名单,陈列于新馆大厅内,并永久保存
4.新馆开馆时,邀请捐赠者做嘉宾,并单独举行感谢仪式
5.聘请损赠者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名誉读者,监督和指导 我们的工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 共同努力,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馆必将在百年 校庆之际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她将永远是我们所有北大人的 骄傲和自豪。授予李华伟博士“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顾问
1997年10月14日下午4:00,在我馆贵宾接待室举行了授 予李华伟博士“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顾问称号的 仪式。李华伟博士是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在国际图书 馆学术界享有盛誉。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司长李英惠、我校副 校长王义遒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并讲了话。讲话中对李华伟顾问 的成就给以高度赞扬,并希望他对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工作给 以有力的帮助和指导,使中国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尽快向国际 先进水平靠拢。 (宋 丹)
正木龙树顾问向我馆赠送日文图书
北京大学图书馆顾问正木龙树先生向北京大学图书馆赠书 仪式今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副校 长迟惠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林被甸,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 心主任彭家声等参加了赠书仪式。
正木龙树先生是日本知名人士,一向热心于中日友好事业, 自1987年起,每年都向北大图书馆赠送大量日文书籍,从未间 断,今年已是第十一年。此次赠书197种305册,价值十四万元, 为北大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文献。陈佳洱校长在讲话中高 度赞扬了正木龙树先生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热心文化教育 事业的精神,感谢他十余年来对北大的大力支持,并代表北京 大学向正木龙树先生赠送了锦旗。锦旗上书:“十年赠书惠学 子,一衣带水记深情。” (何朝晖)
外 事 简 讯
① 1997年10月6日日本冲绳县立图书馆馆长吉川安一先生来 我馆访问并查询有关琉球的资料。
② 1997年10月20日美国HP基金会执行总裁 Dr. COLBURN S. WILBUR 来我馆访问。
③ 1997年10月20日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 先生来我馆访问。
④ 1997年11月3日台湾元智大学资讯处长徐业良教授、罗 凤珠教师、李元萍工程师来我馆访问,商谈有关古籍数字化一 事。
⑤ 1997年11月11日—15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敏民 女士来我馆访问讲学。
人事动态
俞爽爽:由贵州大学历史系调入我馆编目部工作。
汪 安:由我馆信息咨询部调到化学系《化学学报》工作。
隋凤花:由我馆调到校产业办任党委书记。
(白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