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讯 总第11期 1997年10月5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主编——
外事简讯
“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我馆 举行
由“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举办的“ 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于一九九七年八 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本次会议是“211 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中心成 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司长李英惠,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大 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以及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等院校图书馆 的馆长或副馆长。这三十余所高校都是已进入“211 工程”的 重点院校。 王义遒常务副校长在开幕词中对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 建设做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并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他 着重阐述了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信息及信息服务在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其中,他特别强调了高校图书馆信 息服务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会起到极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他 还介绍了“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的组织 形式,表示北京大学将对管理中心的工作从人员和组织上给予 合理安排和大力支持。 条装司图书情报处李晓明处长对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自 去年八月四日通过立项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重点阐述了“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的形成过程。 最后,她还通报了本项目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管理中心副主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林被甸详细报告了“保 障体系”的建设方案。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项目建设目标和主 要内容,并就“保障体系”的功能、效益、项目建设的技术路 线、项目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阐述。 李英惠司长在会议的讲话中说:本次会议作为“211工程” 高教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从前期方案 论证,到尽快启动看得准的项目,这将成为高等教育文献体障 体系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标志。会议召开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 的研讨和交流,就“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进行分 析和研究。他指出“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改革现有图书 馆的分散发展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文献资源“共建、 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各高校图书馆应本着以大局 为重的宗旨,在管理中心的积极协调下,同心协力、脚踏实地 地将“保障体系”建设成功。李司长特别强调了“保障体系” “共建”之后,在“共知”和“共享”时有可能面临的困难。 期望与会代表对文献资源的“共知”和“共享”实实在在地达 成共识,并将这一共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便使“保障体 系”真正地成为“211工程”重点学校及总体目标建设的有力 保障。管理中心的任务的关键是要做好系统设计和协调具体工 作,主要是根据各馆实际做好分工协调,发挥大家的积极性。 当然,北大也要做好应由北大具体承担的项目。他还对在“保 障体系”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北京大学有关领导所给予的高度重 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管理中心副主任、北大图书馆副馆长朱强代表项目考察团 作了赴美考察报告,介绍了美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并对“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于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保障体系”作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为高等 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支持,是实现“211工 程”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沿用的 是一校一馆自我保障模式,因而造成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 设上大而不全、小亦难全,重复建设与严重缺漏并存的局面和 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唯一出路在于改革现有图书馆的封闭、 低效、分散发展的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走共建、共知、 共享之路,建立一个开放、高效、整体发展的新型模式。 “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具体地说,就是以中国教育和 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建设一个以全国综合文献 信息中心、学科文献信息中心和地区文献信息中心为主体的文 献信息服务系统,以此与国内外主要文献信息系统广泛联网, 形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使高校系统的文献信息总量 和信息服务能力有较大的增长,对教学科研需求的满足率有较 大的提高,一批骨干高校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 国际水准,从而为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 献保障。 “保障体系”在“九五”期间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有三个 方面。资源建设方面:以数据库形式揭示现有文献资源,自建 和引进一批公用数据库,协调新建资源的布局、结构和品种; 在服务方面:进行文献资源服务网络化建设,建立“全国中心 ——地区中心——各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系统,在网络环境 下做好服务;第三是推进高校图书整体化发展体制的建设。 对于这三方面的建设内容,本次会议有专题讨论。通过研 讨,代表们一致认为,通过文献资源数字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和高校图书馆发展整体化的建设,高校文献保障模式将发生根 本性的转变。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将从根本上促使 我国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形成整体化发展的新模 式,使文献信息工作在技术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会议还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一、数据库建设问题
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问题
三、“保障体系”服务网点的设立服务中心的条件
本次研讨会经过三天热烈的讨论,比较集中地在以下两个 方面形成了共识。 第一,研讨会就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思想、主要 建设目标和内容达成了共识。通过发言和讨论,与会代表针对 主要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建立“保障体系”, 其目的在于使资源网与信息网协调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高 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建立起整体化、 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为高校教 学、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以保证“ 211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高教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使高校 图书馆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发生质的飞 跃。 第二,研讨会代表进一步明确了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共建、 共知、共享”的宗旨,进一步明确了每个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保 障体系各项目的建设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肩负的责任,进 一步地增强了协作共建“保障体系”的决心和信心。代表们认 识到本次研讨会是“保障体系”由方案讨论、项目论证转向具 体实施的里程碑。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与会代表不但对于宏观 问题达成了共识,而且还初步地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性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出谋划策,为“保障体系”下一阶段的 工作实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会议结束前,李英惠司长和王义遒副校长先后作了总结性 讲话,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 了期望和要求。 (聂华)返回页首
我馆顺利完成迎新工作
迎新工作是我馆几项涉及诸多部门的活动之一,也是我馆 进行读者服务的第一项工作,因此它的重要程度是众所周知的。 学校对图书馆的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每次新生入学以前就要 召集校内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共同完成全校的迎新工作。图书 馆的迎新工作也是全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馆以往 的迎新工作中,得到全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多年来的 这项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于新生逐步认识图书馆,顺 利使用图书馆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这项工作 涉及的部门较多,占用的时间也比较长,给各个有关部门的工 作安排带来不小的影响。
今年,经馆长批准,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即集 中近两年分配来馆的年青同志,完成迎新任务。理由是:
①在以往的迎新工作中,都要抽调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参 加,而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比较繁忙,业务骨干的抽调必然影响 到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尽管各部门对迎新工作都采取了大力支 持的态度,但大量的业务工作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新 入馆的同志由于刚刚开始工作,对各项工作尚处于一种学习、 熟悉阶段,抽调他们不会对部门工作有太大的影响;
②新入馆的同志刚刚结束学生生活开始工作,他们与学生 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因此,他们最了解学生的需求,正因为 如此,他们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③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负有对全体学 生进行教育的职能。如果我馆新入馆的同志都不能在较短时间 内了解图书馆,那么又怎样教育学生读者,发挥图书馆的教育 职能呢?对于新入馆的同志参加迎新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他 们对图书馆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他们树立为读者服 务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帮助。 采用新的方式开展迎新工作的想法得到了馆领导的大力支 持,召开了由各位馆长及各部主任参加的向新入馆同志介绍情 况的座谈会,使新同志对图书馆的总体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 解,与此同时,办公室还组织他们参观了馆内主要的对外服务 部门,边走边介绍情况,为迎新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特别提出的是,参加这项工作的新同志所表现出的认真负 责、热情耐心的态度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白新萍、张俊娥、 李浩凌三位介绍情况的同志利用仅有的四天时间,认真准备, 细致调查,每个人都准备了数千字的讲稿,由于准备工作的充 分,三位同志在讲台上的讲解得到了新生和各系带队老师的欢 迎,在每次讲解以后都有同学专门走到他们面前致谢,这种情 况在以往的迎新工作中是比较少见的。吴晓云、杜晓峰、张彩 珠、宋式斌、何峻、刘学志、曾丽军、张海涛八位带队参观的 新同志也以同样的热情对待工作,不仅在几天内熟悉了参观路 线及各个服务点的情况,并且对新生所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 每次参观结束后新生仍然围在他们周围,继续提问,取得了好 的效果。
今年的迎新工作历时三天,在参加迎新工作的全体同志共 同努力下,共接待本科生、进修教师及访问学者2500人,比较 好地完成了任务。 (邹明)
返回页首
我馆成立新馆家具招标委员会
为了做好新馆家具的招标和采购工作,经各部门推荐和馆 务会讨论,我馆于近日成立了新馆家具招标委员会,并制定了 如下工作条例:
一、招标委员会的组成:
为高效率、高水平地搞好新馆家具招标和采购工作,成立 新馆家具招标委员会。其成员有党政领导、部门代表、职工代 表、民主党派、纪检委员和日常工作小组的同志组成。经过各 部门推荐、馆务会讨论,以下15名同志为新馆家具招标委员会 委员:林被甸(馆长)、戴龙基(常务副馆长)、朱强(副馆长、 纪检委员)、武振江(副馆长、馆工会主席)、高倬贤(副馆长、 馆党委副书记)、谢琴芳(副馆长)、刘景旺(总务科长)、宋益 宏(咨询部代表、工会副主席)、沈乃文(古籍部副主任)、闫淑 华(流通部代表、民盟成员)、张清允(阅览部主任)、史复洋( 期刊部副主任)、曹宏伟(视听室主任)、李东明(日常工作小组 成员)、吴宗亮(日常工作小组成员)。林被甸为主任,武振江 为副主任。
二、招标委员会的任务:
以优质低价为原则,通过招标订购新馆的家具设备。其主 要任务有: 1、结合布局,提出新馆所需家具的任务书(包括品种、数 量、规格、样式、颜色、质地、用材、要求、交货时间和地点 等)。 2、对拟投标的厂商进行调查、排队和初选,并确定初入选 厂商。 3、听取初入选厂商关于本厂情况的汇报,从中选出候选厂 商。 4、组织人员对候选厂商的规模、技术、设备、生产能力、 产品质量和该厂已供货单位进行考察。 5、检验候选厂商送交的样品,组织职工群众,并请专家对 样品进行评价。 6、组织招标,请候选厂商进行投标,采用招标(或议标)的 方式,由招标委员会投票决定各类家具的生产厂商,并签订供货 合同。 7、派员对中标厂商的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和监督。 8、协助中标厂商来馆安装。 9、对已安装完成的家具进行全面验收。 10、按合同规定付款、结帐。 三、招标委员会的运作方式: 1、招标委员会是新馆家具的决策机构,以公开、公正、透 明、高效为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 定各类家具的生产厂商。
2、招标委员会每名委员均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加 此项工作。重要会议须三分之二(11名)以上委员出席才能召开。 每项决议均需出席会议的多数委员(一半以上)通过才能成立。
3、每次会议均需有详细的记录并存档备案。重要的会议(如 招标议标会议)还要印发纪要,上报校领导,下发各部门,增加透 明度,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
4、具体工作小组成员由刘景旺、李东明、吴宗亮等同志组 成。该小组向招标委员会负责,其工作任务是①提出工作计划和 所需家具任务书,由招标委员会讨论后付诸实施;②接待来访厂 商,宣传我馆的重要地位和所需家具情况;③汇总各厂商提供的 资料,提供招标委员会讨论;④落实招标委员会的决议,并报告 结果;⑤在招标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家具的招标和验收等 具体工作。
四、纪律和要求:
1、招标委员会及其具体工作小组是一个整体,对外是一个 声音。所有成员都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北大负责,对图书 馆负责,尽心尽力做好新馆家具的招标和订购工作。
2、招标委员会以民主集中制为工作准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采用表决或投票的方式决定重要问题。
3、未经委员会讨论,委员个人无权给来访厂商以任何承诺, 已经讨论决定的事务招标委员会一个声音对外。
4、热情服务,公正待人,对所有来访厂商一视同仁。
5、严格纪律,委员会成员不准接受厂商的宴请和任何馈赠。 对搞不正之风的厂商,要取消其投标资格。
6、帐目公开,所有家具费的支出均需通过银行汇出,发票 须经3人以上签字才能报销入帐。
7、此文件上报学校,下发各部门,同时向拟投标厂商散发, 也请他们协助我们共同遵守纪律,使大家均以正常正当的方式参 与竞争。 (武振江)
返回页首
新馆工程进展情况
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 位、学校基建处及我馆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图书馆新馆工程正顺 利进行,已进入内外装修阶段。 从目前工程完成情况看: 1、主楼大屋顶的东面、西面铺瓦工作将在本月结束。学校 领导对大屋顶施工很重视,建设单位挑选了较有经验,曾经做过 赛克勒考古博物馆的房修二建队伍来做我馆大屋顶工程。 2、主楼内部1—7层水磨地面的粗磨工作,争取在10月初完工。 3、空调机组已全部到位并在安装,主楼和南、北配楼的风管、 暖气管喷洒管、桥架、消防箱等也基本安装完,开始安装暖气片。 4、南、北斜廊基础已完工,即从旧馆南、北两侧三层处连接。 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 ①主楼地上部分的吊顶,经大家对样板间审验,并作部分修 改,吊顶工作将全面展开。 ②在已安装好窗户的付框基础上进行铝合金窗的安装。 ③做仿石涂料的东立面外墙石材干挂工程。 ④对于我馆的东立面的连接和改造工作,清华设计院已有方 案,预计年底开始进行连接。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影响使用功能的设计,经与设 计院和施工单位协商,已按我馆要求进行了较好的修改。首层二 次装修图纸已经到位,将逐步开始二次装修施工。 建设单位表示要在冬季到来之前,争时间、抢速度,加强管 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内部装修和外部装修工作。 (李东明)
返回页首
IBM和数家亚洲一流学术机构组成亚太数字图书馆论坛
IBM和数家亚洲第一流的学术机构携手组成亚太地区第一个 数字图书馆论坛,成立大会于1997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亚太 数字图书馆论坛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数字 图书馆标准和技术在亚太地区的大学、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收藏 机构中的应用。亚太数字图书馆论坛由17个来自中国大陆、日 本、韩国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组成。 它们的代表在这次成立大会上,审议和通过了亚太数字图书馆 论坛章程。IBM是该论坛的发起者。作为美国“复兴论坛”的一 个延伸机构,该论坛运作独立,不接受IBM的财政支持。论坛第 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其后在亚太区成员国和地区轮流举行。 首任主席由IBM东京实验室主任洪政国(Jung-kook Hong)博士担 任,此后每年由论坛成员选举产生。北京大学是本次成立大会 的东道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在会上说:“数字化图书馆 对正在兴起的信息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数字图书 馆方面,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十分重要,论坛的成立是非 常及时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朱强也指出,数字图书馆 对信息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图书馆将为我们 处理信息提供一种先进的模式。而论坛为我们交流经验,开展 共同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亚太数字图书馆论坛的工 作重点是致力于实现各种文化收藏之间的内容共享。这就需要 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为此,论坛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如 ISO和IEC联合制定有关数字化、存储和通过国际互联网取得数 字化多媒体信息等领域的统一标准。论坛还将致力于会员数字 化资料之间以及它们与世界其它数字化文化收藏机构之间的相 互连接。在这方面,IBM宣布它已使用45mbps跨太平洋高宽带 联结技术将印第安那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台湾中研院(Academia Sinica)图书馆相联。这是将美国和亚太地区的图书馆在全球 协作图书馆络范围内实现联结的第一步。在过去十几年,IBM 已经参与多项图书馆、博物馆和教育档案方面的数字化工作, 在巴西、意大利、德国、俄罗斯、日本和西班亚的团队的共同 努力下,IBM始终走在文化档案数字化革命的前列。在梵蒂冈 图书馆,IBM数字媒介技术被用来再现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珍 贵资料。IBM与它在教育领域里的合作者还致力于一些特定的 研究项目,如版权管理以及网上多媒体信号传输。为了协调这 些研究项目,一些主要的合作伙伴组成了一个被称做“复兴论 坛”的组织,目的是相互交流观点,从而取得有关数字图书馆 问题的更广泛的看法。
亚太数字图书馆论坛发起成员:
日本
Keio 大学
National Museum of Ethonology
韩国
Electronic Telecom Research Institute(ETRI)
Korea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KNOU)
台湾
中研院
香港
香港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中国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复旦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联合大学
中山大学
辽宁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 (IBM公司)返回页首
简 讯
(一)
我馆更新安装的上海三菱电梯已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 段。由于原电梯陈旧老化,严重影响工作,并存在潜在的不安 全因素,在学校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采用“学校拨款和我馆自 筹相结合”的办法,购买了该部新电梯。此举不但解决了目前 运送书刊的难题,而且为明年新馆的布局和书刊及家具运送, 提前做好了准备。
(二)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赠送给我馆的108个目录柜已经安全 运抵我馆。待新馆建成后进行新的布局。 (武振江)
返回页首
人事动态:
经馆务会讨论决定:
宋丹任馆长办公室主任。原主任因出国进修,自然免职。
刘桂兰兼任流通部副主任。
返回页首
外事简讯
6月30日 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Patricia Stranahan教授来访
7月16日 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图书馆自动化 专家张斌先生来我馆讲学。
7月24日 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林光美女士来我馆介绍其 新馆的设计和布局。
9月26日 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文教专教小泉刚康先 生来访,商谈赠送我馆三千册日文书籍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