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通  讯

总第32期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编——

采访部简讯

来自期刊阅览部的特别报道(续)

采访部简讯

  本学期初,为了更符合图书馆新系统对人员配置的要求,采访部进行了人员调整。图书馆将原属于采访部的期刊采访人员,图书数据录入人员及书籍加工人员调整到编目部。采访部现有图书采访人员7人。
  情况的变化,给采访工作带来一些问题。中文采访的蔣刚苗,张美萍同志克服辅助人员减少,购书渠道不畅等因素带来的困难,积极开拓新的渠道,努力奋战,使今年的中文图书采购量又有所提高。西文采访的同志也积极进取,已经超额完成了今年的购书任务。
  近期,国内外的赠书量均有增加,负责国际交换的吴洁同志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陈仲建)

来自期刊阅览部的特别报道(续)

  上学期的《图书馆通讯》中,曾刊发了《来自期刊阅览部的特别报道》一组通讯,报道了期刊部全体员工战高温、冒酷暑,突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事迹。本学期,艰苦的工作仍在继续,期刊部先后完成了档案馆楼顶1980年以前西文、日文和俄文旧报纸的搬迁,档案馆楼顶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报纸和1980年以前的港台及海外中文报纸搬迁整理上架,原存放在档案馆楼顶(1980年以前)和外文楼顶(1981年以后出版,上学期已运到六层库)的港台及海外中文报纸合头、上架,存放于理科楼群地下书库的原外文楼顶、档案馆楼顶的西、日、 俄文报及1949年以前的中文期刊复本的整理上架工作。详情请看来自期刊览部的特别报道--


  上学期末,为配合校园老楼的加固改造工程,外文楼、红四楼等楼顶的文献陆续运往理科楼地下室。唯有档案馆(即燕大旧馆)楼顶的旧报纸学校要求可在9月20日以前腾空。考虑到9月份开学后时间很紧,档案馆楼顶的旧报纸量大,年代久,搬运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争取主动,馆领导与期刊阅览部商议,决定在外文楼顶的旧报刊运完后,紧接着将档案馆楼顶的部份报纸--外文旧报纸(1980年以前西文、日文和俄文报)先行运往理科楼地下室。当时其他楼顶的搬迁已近尾声,为了使搬迁工作不间断,期刊阅览部决定组织人力将这批外文报按照一定的厚度分好堆,先贴号,再由民工打捆,这样打好捆后即可立即搬运(不用再等候贴号)。
  决定做出之时,学校已经放暑假,阅览室工作人员已开始轮休。部门向已放假在家休息的同志发出通知,号召大家加班突击贴号。部门的号召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7月13日,13名同志参加了突击工作,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已开始倒休,还有的是从事内部工作独自承包一项工作的,有的同志还把上中学(放暑假)的孩子动员来义务劳动。
  盛夏酷暑,档案馆楼顶的条件决不比外文楼顶强。虽然尘土少一点儿,味道好一些,但该楼顶有两层,也就是说,楼顶上面又隔出一层楼顶。楼顶的楼顶,密不透风,赛蒸笼的滋味可想而知。大家像在外文楼干活儿时一样,克服了种种困难。外文报纸很沉,许多报架很高,几乎摞到房顶,要一捆捆错开,把写好的号贴上去。各组的进度不一样,为了保证当天完成任务,有的组同志中午也不休息。经过一整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贴号工作,保证了搬迁工作如期进行。
  档案馆楼顶的外文报由民工负责搬运,图书馆保安协助装车、卸车。搬运工作进行了三天(双休日也不休息)。刘景旺、周永喜负责在档案馆照应,吴宗亮在理科楼地下室指挥卸车,将运到的报纸整整齐齐码放成一个个方阵。至此,理科楼地下室临时书库被一个个方阵、一座座小山全部填满,(包括先期已运来的各楼顶的书刊),只待暑假开学后,密集书架安装好后上架。

  老楼顶搬迁的最后一批文献是档案馆楼顶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报纸和1980年以前的港台及海外中文报纸,按学校规定的期限是9月20日之前搬空。
  这批报纸的搬迁面临的较大困难是:报纸年代久,纸张脆,绝大部分是简装,打捆和搬运时极易损坏;报纸运往大馆六层主库上架,没有周转场地,无法事先顺捆。为保护好报纸,并顺利上架,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按报纸尺寸与纸箱厂联系定做一批瓦楞纸板用来夹报纸捆;2.打捆工作由部门职工和本馆保安完成,民工只承担搬运;3.为每一种报纸事先定好架位,"对号入座"。
  为了开学后能够尽快搬迁,准备工作放在暑假进行:将报纸按打捆厚度分好摞(量少的品种合捆),算好捆数,登记列表;每一种报按排架号、再按捆的顺序编号;将写好的号签插入分好的报纸摞内(打捆时夹上纸板捆好捆再贴号)。开学第一周,部门召开组长会进行了简短的动员,9月4日开始打捆。每天由各组轮流抽人,保安部派人支援。保安部的小伙子们是干活的主力,部门职工也不示弱,一天下来,有的人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原定4天完成的打捆任务只用了两天就告完成。打捆完毕,开始对六层主库的书架进行调整。根据报纸上架的特点,决定将书架调成7层,但是六层主库的屉板缺失严重,近一半的架子只有5层。幸好去年七、八、九层各库大倒架时曾调整出一些多余的屉板,都整齐码放在各层的角落里,这会儿派上了用场。保安部的同志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帮忙从各处把这些屉板搜罗到六层库上架,并调整好高度,我们又将事先写好的每种报的架位标志贴到架上,搬迁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9月11日,搬迁开始,由搬家公司负责装车、运输,报纸运到图书馆北门,再由部门及保安部抽人卸车并用平车运往六层库。由于报纸搬运困难,装车速度很慢,为加快速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保安部的小伙子们改为两头跑,先装车,再跟车过来卸车。卸下的报纸往平车上装时,大家都往上码了又码,满满一车报进电梯,出电梯,在胡同里拐来拐去,十分吃力,都要由人抬着拐弯,我们的"女将"们也照样干了下来。通往六层库的电梯紧张,一车车报在一楼电梯口卡了壳,堆在北门的报纸不能在门外过夜,大家就把报纸先卸在电梯口,待第二天一早趁新的一车报没运到时,抓紧往上运。就这样,上下午各运两趟,紧紧张张干了两天,外文楼顶的报纸全部运完,工期比学校要求的提前了一个星期。
  9月13日,运到六层库书架胡同里的1949年以前中文报开始上架。由于事先为每种报纸定好了架位,贴好了标志,上架时只需要按照报捆上贴的号签,对照架上的标示"对号入座",因此无需再顺捆,上起架来也比较顺利。但是劳动强度还是很大的,一捆报的重量远比一捆刊要大得多,保安部的小伙子们举着都费劲,女职工有的要两个人抬才能抬上架。加上今年9月中旬又遇上北京多年不遇的"秋老虎"肆虐,气温升到35、6度,书库里的闷热不亚于暑假前。但同志们不畏艰难,情绪乐观,两千多捆报硬是一捆捆举到了架上。连上架,带拆捆、顺架、整架,一个星期,解决战斗,比部门计划的9月23日提前4天完成任务。

  国庆节后,本学期要进行的第二"战役",是将原存放在档案馆楼顶(1980年以前)和外文楼顶(1981年以后出版,上学期已运到六层库)的港台及海外中文报纸合头、上架。这批报纸同样也采取定好架位,对号入座的办法上架。难度更大的是:1.两部分报纸原来的排架方式不同,档案馆楼顶按国家和地区排架,外文楼顶按笔划排序,合头后决定改为统一按报名汉语拼音排序,这样,原来贴的捆号基本不起作用了;2.上学期搬迁时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计算每一种报的数量及所占架位,因此分配"地盘"比较困难。我们对照库账反复对无序堆放在胡同里的报纸进行"抽样调查",总算为每一种报估算出一个大致的架位(还要尽可能紧凑,节省架位,留出发展余地),可以对号入座了。外文楼顶运过来的港台报多为精装特厚合订本,份量重,民工打的捆比较大(先打的捆,后贴的号),有的上架时根本举不上去,只好拆开捆一册册往上举,上架同时还要注意排好年代顺序。尽管一天干下来,大家累得腰酸腿疼胳膊肿,但也毫无怨言。就这样,只用了3天时间,就提前完成了这批报纸的上架、整架工作,1998年以后送装回来留在大库的部分报也合头排了进去。

  老楼顶搬迁的最后一个"战役",是上学期末运往理科楼地下室报刊的上架"工程"。这批报刊为原存于外文楼顶、档案馆楼顶的西、日、 俄文报及1949年以前的中文期刊复本。运过来后在地下室分别堆成了一座座高达房顶的小山,与其他楼顶运过来的图书一起,占满了学校划给图书馆的临时周转库,准备地下书库的密集书架造好后上架。部门原计划11-12月份完成此项工作,采取每天由保安部派人、各阅览室轮流抽人的"细水长流"的做法(这样阅览室工作可以少受影响)进行。由于学校要求必须在明年"五一"前腾空临时周转库,而其他楼顶的图书要整理后才能上架,需要时间和场地,为此决定先上报刊,腾出场地整理图书。10月19日,密集书架峻工。为了尽早腾出场地,给流通阅览部留出充分的整理图书时间,部门征得馆领导同意,决定不等书架验收(边上架边验收)就开始上架,并且改变原来计划,阅览室只留下勉强能够维持开馆的少量人员,凡是能推迟的工作都暂时推迟,集中力量,突击上架。
  突击工作从10月23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历时8天,圆满完成任务。每天由保安部派3到4人,部门最多时14人参加。地下书库的环境比较差,四周围不通风,外文楼顶过来的旧报刊还残留着很重的蝙蝠粪味,报刊摊在地上顺捆时尘土飞扬,整个地下室乌烟瘴气,呛得人几乎窒息。外文报捆又大又重,保安部的小伙子们自然又是承担了最重的举捆上架任务,部门的同志也不轻松,拆堆、顺捆、装车劳动强度也很大,有的捆装车时需要两个人抬。但是大家将这些都置之度外,一心想的是尽早完成任务--因为部门的日常工作也很重,耽误久了要受影响。
  密集书架的上架受场地制约,同一方阵只能一个胡同一个胡同进行,人多了就窝工。为了能够既集中人力突击,又不窝工,部主任随时调整人员安排,在旧期刊上架的同时,将西文报拆堆、顺捆;在西文报上架的同时,将不准备上架的俄文报运到密集库中间的空场上码放好,同时将日文报拆堆、顺捆;每上完一个方阵,开始上下一方阵时,就安排人对上一方阵进行拆捆、整理;为了抢时间,合理安排人力,在西文报上架进程过半时,开始从书架的另一端倒着顺序上日文报。整个突击工作一环套一环,紧张而有序,到11月1日,上完了最后一捆报,分配给本部门的架位正好占满,整理工作也告结束。为了给其他部门后续的整理工作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我们把场地打扫干净,垃圾也全部处理掉。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列列摆放整齐的密集书架,清扫得干干净净的书库,大家感到无比欣慰。至此,期刊部自1998年初旧馆东立面搬迁开始,持续了近3年的大规模的新馆搬迁、旧馆倒库工作宣告结束,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老楼顶报刊的归宿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开学以来进行的一系列突击工作,共搬迁上架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旧期刊复本3万册,报纸近万册;上架港澳台及海外出版中文报近3000册,外文报2万余册;部门共投入人工150余个,保安部支援人工85个。几大"战役"的胜利完成,再一次显示了期刊阅览部的同志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虽然大规模的搬迁任务告一段落,但下一步的任务还很重,1949年以后中文报调整库位,清点期刊,剔旧,积压的期刊送装工作……部门全体员工来不及休整,已经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去。
                   期刊阅览部
               2000年11月14日